打击“新闻敲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www.fjnet.cn 2012-05-04 15:20 田斌锋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为打击真假记者以“曝光”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等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5月4日新华网) 近年来,“新闻敲诈”、有偿新闻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三百六十行以外的新“行业”,一个不冒烟、无污染、不消耗资源能源的新兴“产业”,同时“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一种非常不好的社会风气。 眼下,在宣传部门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宣传部门的工作职责已经从“正面新闻做大”逐渐发展到“负面新闻做小”,每天不是为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在出思路、想办法,而是想尽办法甄别真假记者的身份,应对挖苦心思来坑蒙拐骗的媒体。以至于许多宣传部门的从业人员感叹,我们的舆论环境怎么变得如此陌生?我们的一些新闻媒体怎么成为敛财工具?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怎么变成无良小人? 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舆论监督变成“新闻敲诈”,宣传报道变成有偿新闻。当真记者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操守和良心时,那些假记者、那些真真假假的记者“蜂拥而至”,一些真真假假的记者在基层耀武扬威,指手画脚,吃拿卡要,严重影响党的形象,让真正的新闻工作者蒙羞;不敢打击、不能打击、不会打击,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基层正常的工作;打击报复式、恶意报仇式的新闻报道严重败坏了基层干部的形象。 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来得太晚了一些,但是“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打击总比不打击好,治理总比不治理好,特别是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让许多新闻从业者真正知道什么才是受众欢迎的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才有生命力,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心和良知才会真正焕发出来,无良记者和假记者的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狭窄。 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行动还是给人有点走过场、不放心的感觉,毕竟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与时俱进,只能常抓不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基金“明星经理”辞职何以成为新闻
- [ 04-13]公务员上6天班何以成新闻?
- [ 03-20]“没有新闻价值”就是最大的新闻价值
- [ 03-09]公务员可辞退“旧闻”缘何成“新闻”
- [ 02-22]为日本游客找自行车的正面新闻为何被质疑?
- [ 02-09]公车限行“旧闻”成“新闻”背后的民意
- [ 02-06]一切皆因“新闻联播”
- [ 02-02]“新闻联播”不是邢质斌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