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酒风之“风源”
www.fjnet.cn 2012-05-16 17:10 宋志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位化名为赵先进的基层官员谈“官场酒经”的文章,被多家报纸刊登,我的话题由此文引发。 赵先进说,在北京开会的日子里,他的头脑基本上没有清醒过。粗略地算了一下,他的肚子里每天要灌进去2.5公斤酒,包括白酒、红酒和啤酒。不仅如此,他喝酒的时候,“一只手里拿着药,一只手里抓着酒瓶子”;“还有人更厉害,有心脏病的,怀里揣着救心丸,喝酒的时候一点也不少喝。”喝酒原是一种享受,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然而,如此喝酒,简直就是受罪,很有点冒着身家性命之风险的悲壮,离官场远一点的人或许很难理解。因此,有必要探求一下这种官场酒风之“风源”。 这篇文章说,这次去北京招商引资,对赵先进来说是硬任务,必须完成,招待不好谁来投资?赵先生自己则说,北京之行“战果”颇丰,有几个投资项目已经达成意向,同时,还结识了一些北京的领导。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后果看,他都“喝死也得往上冲”。于是我想,假如投资项目能否达成意向,并不取决于包括一些北京的领导在内的某些官场人士,而确实经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公开竞标、平等洽谈,赵先进们犯得着“手里拿着药”,“怀里揣着救心丸”去玩命吗? 赵先进在当地喝酒另有一种心态,他说:“有领导在场,你给领导敬酒的时候,总不能端着一杯水敬吧?也不能说‘领导干了我随意’吧?”他觉得自己有“一种奇怪心理:向领导敬酒时,如果领导一口干了,他心里会升腾起一丝暖暖的感动;而如果领导只是随意沾了沾,心里会有一种小小的失落”;他甚至觉得自己“仕途不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酒量不够大”。有这种感觉的,当然不只是赵先进。于是我想,假如官员仕途的畅与不畅并非由某些领导说了算,而是讲求实绩,尊重民意,赵先进们或许不会在自己“一手拿着药,一手拿着酒瓶子”的同时,还得那么在意领导是“一口干了”,抑或“只是随意沾了沾”。 赵先进每天要灌进去的2.5公斤酒中,是包括白酒、红酒和啤酒的;白酒之中,茅台酒得天独厚,是最受宠的。对此,赵先进也有他的见解:“你说茅台酒到底有多好喝啊?说实话我真喝不出好来。那为什么喝它呀?因为它贵啊!”因为它贵,方才显出宴请者的诚意。因为敬茅台酒能够体现诚意而饱受官场酒宴青睐,又使它的价格暴涨。不仅是茅台酒,敬别的酒也“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据说现在有一种洋酒叫拉菲,比茅台酒还贵。这样贵的酒,还要拼着命去喝,自与埋单的冤大头是“阿公”有密切关系,这叫“公款吃喝”。假如让他们自己掏腰包,一个月的工资,能喝几回呀。 由此种种可见,官场酒风的“风源”,在于缺乏制度的管束与必要的监督。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才使禁止公款吃喝禁了几十年——在我记忆中最早被曝光的是1980年北京丰泽园的公款吃喝,即使“小步快跑”,也早就该达标了——却是越堵越烈,以至形成了这种颇具中国国情的官场酒风。地方禁酒令时有所闻,发令者或许动机不坏,但恕我直言,仅仅停留在禁酒的层面去禁酒,这种官场酒风不能改变,公款吃喝之风也杜绝不了。 话说回来,像赵先生这样的当事人,也得找找主观方面的原因,不能将一切归咎于制度与监督。人在官场,有些许升迁之念,可以理解,但用这种方式,以至于冒着身家性命的风险去求升迁,却是很不值得的。倘若我是领导,看到属下居然“一只手里拿着药,一只手里抓着酒瓶子”给上司敬酒,除了严肃劝阻,还会从内心感到悲哀。(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