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安“一村一品”的文化建设
www.fjnet.cn 2012-06-29 17:13 郑国防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如何打造农村文化百花园 主持人: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南安市推行“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有特色,也有成效。那么,南安市如何开展“一村一品”这一文化创新活动?为此,本报记者和通讯员采访了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国防。 记者:我们知道,“一村一品”一般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建设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整体实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南安市把这一模式运用到文化发展的领域,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郑国防:我们的理念是,不但要让群众富口袋,也要让群众富脑袋。把“一村一品”的模式从经济领域移植到文化领域,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像石井的高甲戏文化、丰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古郡文化、官桥的闽南古建筑文化和什音南音等,都是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另外,南安还有一个对台文化交流条件优越的优势。我们在农村调研时看到,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自办文化的能力很强,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我们就想,能不能利用各乡镇、各村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更好地满足不同地方的群众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在你看来,南安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国防:“一村一品”创建活动,是落实南安市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南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农村、贴近实际的重要载体,是在基本解决了“文化低保”后为满足群众更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开展这项活动,就是在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村或者社区,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群众身边的、独特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引导群众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以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记者:一村一朵文化之花,百花齐放满园春色。不过,文化建设是一项“烧钱”的事业,经费不足是基层文化建设普遍遇到的难题,你们在这方面是如何破题的? 郑国防: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积极创新经费投入机制。现在已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市场化运作为补充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六个一点”:企业认一点,华侨捐一点,村干出一点,党委筹一点,共建单位帮一点,上级拨一点。我们设立了市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一村一品”建设,经我们考核合格的,给予资金奖励,以奖代补。一些文艺表演团体也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像霞美镇金山村的芗调、舞龙舞狮、大鼓队等等,都可以演出赚钱,“自我造血”。 记者: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人来做。农村文化人才较缺,你们怎么办? 郑国防:这个问题甚至比钱的问题大。在农村,稍有知识文化的人,都出外打拼,谁来办文化?我们还是注重发掘当地有文化素养和文化专长的农村文化带头人,基层文化干部、大学生村官、老教师、离退休老干部和乡土文化人才,他们有这方面才干。同时呢,我们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培养,组织农村文化协管员学习交流,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和业务水平。现在我们在全市所有建制村、社区都配备了文化协管员,有3名协管员被授予福建省优秀村级文化协管员称号。 记者:农村文化建设,根在农民,主体是农民,说到底也是为了农民。 郑国防:是这样。总体来说,我们建设“一村一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农民,注重实效,促进发展。 记者:那么,怎样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让文化建设能够收到实在的效果、长期的效果? 郑国防:农民感受到文化建设的好处,就会有积极性。我们把创建特色文化村与改造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与发掘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创建特色文化村,既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又能促进农村综合实力的发展,群众收入的提高。就是说,要让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让他们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参加这个创建活动的好处。这样就会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创建特色文化村的热情和创造性。 记者: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农民的事情,全社会的重视参与也很关键。 郑国防:那当然。创建特色文化村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加上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单位结对共建,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相信“一村一品”建设能给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迈上一个新台阶。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