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车私用不妨多用“土办法”
www.fjnet.cn 2012-07-02 11:03 吴 江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广州老人区少坤6年来用手机随手拍公车私用,共举报100余辆公车。区少坤也经常因此被骂、被威胁删照片、被吐口水、被打。但区少坤表示,谁都可以监督三公消费,只要还活着,就会继续监督下去。 一直以来,对公车私用的治理,可以说是劳心费力,甚至连GPS这样的高精尖技术都用上了,奈何难以禁绝。相形之下,一位老人的“随手拍”,居然对公车私用产生些许触动,多少令人意外。 有照为证,当然不能随便抵赖。尽管只是“随手抓拍”,但区伯举报的100余辆公车私用,却是铁证如山。当然,“随手拍”并非全无风险。为了拍公车私用乱象,区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不仅被骂、被威胁删照片,甚至还被吐口水、被打。“随手拍公车私用”这活计,看来绝非人人都能胜任。 随手拍“公车私用”,俨然是孤胆义举,形成的监督作用难免有限。不过,网络时代,“随手拍”已成一种公民发现与分享习惯,就事论事来说,公车私用是对纳税人授权的滥用,由公民来监督,实是天经地义。 区伯的“随手拍”,影响或许有限,可却为治理提供了参照。事实上,真要有诚意和决心,公车私用完全可以成公民监督的“通行地带”。可以设想的是,当公车私用随时都可能被“随手拍”时,GPS恐怕也无需被派上用场。 要“随手拍公车”,前提当然是要识别出谁是公车。否则,如果公车私车难从外表标识上区分,公车难免披上“私”的马甲。让公众一眼可知,是公车管理的常识。在国内,许多地方让公车带“标”上路,就是为了方便辨识。 当然,监督是否有效,还在于后续的惩处机制是否给力。在意大利,曾经有一位市长,因其妻子使用了公车,该市长被判刑监禁半年。相形之下,广州区伯举报的100辆公车,又受到了怎样的追责和处理呢?假如民众的监督完全成了“石沉大海”,非但没有任何违规者受惩处,监督的民众却要冒被公权报复打击的风险,与其说是治理“公车私用”缺乏有效对策,毋宁说更多暴露出治理的口是心非。 很多时候,看似难题的求解其实更需回归常识。治理公车私用若是真有诚意和决心,也大可不必众里寻他千百度地遍寻绝招。不妨多多落实“公车标识”、“公民随手拍”这类“土办法”,让公车的“公”标识更为明显,为公民监督营造激励的氛围,才能酝酿对公车滥用“低容忍”的现实土壤,让公车使用回归制度理性。 (相关报道见7月1日《东莞时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7]釜底抽薪应成公车改革之上策
- [ 06-26]公车改革须问民意
- [ 06-15]近20万辆违规公车将驶向何处?
- [ 06-04]骑车副市长触动公车改革之痛
- [ 06-04]超标公车拍卖的损失算谁的?
- [ 05-29]公车改革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 [ 05-28]公车改革如何走出“越改越多”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