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孝心不过是寻常自家事

www.fjnet.cn 2012-07-18 09:16  冯雪梅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孝行之所以感人,恰恰因为它是寻常自家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习以为常、随时可见的细枝末节。它很平淡,却带着体温,有悲,有喜,有快乐。

作为儿子和作为北大校长的周其凤,跪倒母亲膝前的相拥痛哭,因被予以不同的解读而备受争议。随之,“尽孝”的话题,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再次进入舆论空间。

似乎每一次关于“孝道”的讨论,总会附着一些特殊事件。比如,官员的提拔标准——不孝敬父母的官员不得提拔;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建议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或者一些极端个案——为救病重的父亲卖肾,为了照顾公婆誓不改嫁等等。自然温暖的亲情,在它们的衬托下,变得坚硬而沉重,“孝”成了不能承受之重,让人感觉遥远而陌生。人之常情的孝敬父母,由于被附加上特殊的效用、变成一种道德宣示,而成了苦差事,失去本来的欢愉和乐趣。

以我的理解,宣讲孝道的最初用意,并非宣扬其乐融融的家庭亲情,而是建立和巩固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所谓的天地人伦,三纲五常。当它作为一种文化被传承下来,至今没有完全回归“孝心”的亲情本义。

而且,在我们后来的叙事语境里,又多了一个奇妙现象: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如若子女年幼,多半是父母的过错;如若父母年迈,通常是子女不孝。简单的是非判断,又给尽孝增加了一种不容分说的强制力。

卧冰求鲤、埋儿奉母、尝粪忧心之类的二十四孝故事,哪里是尽孝,明明是难为人,当然,这些糟粕如今已被弃之不用。但是,老夫子们讲起孝道来的振振有词,分明还带着“道德文章”的影子;那些用以弘扬美德和孝心的典型,也多半是常人不可为的先贤德行,或者悲情故事。

如此一来,尽孝倒成了一件不得不为的辛苦事,大约只能硬着头皮去应付。而“应付”不好,便是孝心的冷漠、孝行的亏欠,以至于不得不进行“立法强制”了。

我不是说那些感天动地的孝心故事不好,只是,它们往往脱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一旦孝行在渲染中被变成“苦情”,就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确实,也有“不肖子孙”,孝心需要彰扬,而我们的着眼点,不该是那些不具普遍意义的“非常”事件,而是现实可行的“尽孝”方式。

在网上,看到一条温暖的新闻:“老妈1923年生,89周岁,虚岁90整,最爱坐摩托车看街景。”西祠胡同的“南京夕阳红”版上,一篇《摩托车带着九旬老妈逛大街》的帖子,感动了很多人。发帖人是在南京大学工作的幺承棣。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她思念儿子,经常跑去单位找他,每一次,幺先生都很无奈地用摩托车将老人送回家。后来,他发现,母亲很喜欢坐摩托车逛街,从此,便时常载着母亲去兜风,没想到,几年下来,老人的痴呆症竟然有了好转。

坚持带母亲逛街,被网友称为“最实在的孝行”。它不承载任何的道德教化,只是真切的亲情流露;它之所以感人,恰恰因为它是寻常自家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习以为常、随时可见的细枝末节。它很平淡,却带着体温,有悲,有喜,有快乐。

“尽孝”首先是纯粹的个人化情感表达,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是隔着万水千山寄回的一盒月饼,通过视频发来的一段问候。当它们被普遍认可与接受后,才可能上升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