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应体现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www.fjnet.cn 2012-07-20 08:51 周俊生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词典不是劝世作品,它不承担扬善贬恶的功能;词典也不是教科书,它不具备引导人们树立某种价值观的作用。词典是一种工具书,它所起的作用就是给使用者提供词义解释、词语准确用法的介绍。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给力”、“雷人”等当下汉语应用中出现的新词,但是由于摒弃了“剩男剩女”等同样热门的新词,引起了广泛争议。针对产生的争议,负责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学家江蓝生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新词的收入要考量引导规范和社会责任,有些词一旦被收录,在使用中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今日本报12版) 江蓝生的回答,提出了词典编纂的两个原则,即“规范”和“社会责任”。《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一部汉语规范词典,收词和词义诠释必须做到规范,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其实也是任何一部词典应该做到的。目前,我国辞书出版表现得十分繁荣,但其中难免鱼龙混杂,一些“问题词典”的最大问题就是违背了辞书编纂的规范性原则。词典编纂的规范是一个丰富的学术性课题,众多语言学家和辞书学家一直在对此进行学术探讨,并且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江蓝生提出的“社会责任”,在辞书学里却是一个新命题。其实,任何一项事物来到世间,都有它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像词典这样的文化产品,这更是无可推卸的职能。但每一种事物的社会责任,必须根据这个事物本身的特性来定位,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自以为正确的理念强加于这个事物身上,并且推销给社会。就词典来说,它的社会责任就是准确地收词,准确地给出词义诠释,《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记录当代汉语词的辞书,它自然应该将那些已经被社会广泛使用、在构词上又符合规范要求的新词及时收录进来。正是根据这样一个原则,读者对“剩男剩女”未能收进新版词典表示不满,因为它已经被社会广泛使用,准确地记载了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在构词上又符合规范,《现代汉语词典》没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江蓝生认为收进这些词“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但是,“剩男剩女”是不是如其所认为的具有不尊重人的色彩,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即使真的如此,词典也不应对其排斥,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反面事物,包括对人不尊重的社会现象,它们反映在词语上就形成了词汇学中所说的贬义词。如果因为它们不尊重人,词典就一概将其排斥在外,那么这样的词典就不可能忠实地通过词语的收录来描写社会现实,它应该体现的社会责任无疑也就大打折扣了。 很显然,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引入所谓“社会责任”的概念,首先必须厘清“社会责任”这个概念的内涵。词典不是劝世作品,它不承担扬善贬恶的功能;词典也不是教科书,它不具备引导人们树立某种价值观的作用。如果把这些功能、作用加诸词典,只会损害词典的客观公正性。词典是一种工具书,对于像《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语言工具书来说,它所起的作用就是给使用者提供词义解释、词语准确用法的介绍。词典的这种特性要求编纂人员必须警惕个人的情感渗透于编写之中,绝对不能以不喜欢某种社会现象的理由来拒绝收录描写这种社会现象的词语。 江蓝生提出:“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词,没必要过早收入,过早聚焦,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再收也不迟。”这种说法似是而非,社会阴暗面是一种客观存在,对描写其现象的词语是否收入也不应该与社会是否开放挂上钩。比如,小偷、强盗肯定是社会阴暗面的产物,对于这一点人们已经没有争议,《现代汉语词典》也早已将这些词收录,但收录它们的标准却是与社会是否开放没有什么关系的。收录“小人”、“强盗”之类描写社会阴暗面的词语,只表示对它们词语意义上的认可,而不是对这种词语所描写的行为的认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将一些在词典编纂者看来不够正面的词语排斥在词典之外,以不认可它的词语意义来达到不认可这种现象的目的,期盼以此来引导社会风气,是不切实际的,也与词典所要体现的社会责任格格不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9]现代汉语词典修订者:不录剩男剩女因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