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让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

www.fjnet.cn 2012-07-30 09:15  华清风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只有让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对那些破坏生态的项目说不,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建树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发展要GDP还是要生态与资源?要财政收入还是要民众富裕?要一时政绩还是要造福后代?在二者可以得兼时,这就是一道很容易选择的“多选题”。但在不可得兼时,这道“单选题”就会考验我们秉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与导向。近些年一些地方在一些重大化工项目上的存废抉择,每每吸引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凸显的正是这种理念与导向的较量。

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要求。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不仅是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切身利益之所在。从重要讲话要求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将成为发展的导向,主导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则是“绿色”“循环”“低碳”,目的就是让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

显然,当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都应当也必须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进行调整,都应当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和评价。如此,才能让生态文明走进现实,才能维护人民利益,让人民赖以生产生活生存的家园更美丽。

在这个意义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仅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还会涉及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发展模式的深刻转轨。从现实情况看,违背生态文明的行为、做法有的仍在大行其道,按照生态文明进行的转变、调整和转轨,则充满了艰辛。

在一些地方的发展中,一些工程、项目、公司的引入,的确带来了GDP的增长,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政绩和面子上的荣光,却也同时给地方带去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把环境破坏了,有的把资源浪费了,有的把水土污染了,有的让群众失去了美丽的家园甚至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因而,只有让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对那些破坏生态的项目说不,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建树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本报特约评论员华清风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