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公众更渴望运动员的自然表达
www.fjnet.cn 2012-07-31 10:58 攻 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北京时间30日举行的举重比赛只获得一枚银牌的吴景彪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对着摄像机连鞠三个躬,并发出悔恨的哭吼。满含泪水的吴景彪连吼数声发泄了胸中的郁闷。在采访中,吴景彪说,“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引自7月30日东南网) 一声“愧对祖国”,让吴景彪的一席“道歉”感言高大又真切,依笔者看来,错失金牌,吴景彪“愧对”的不只是“祖国”。通过这个事情,笔者很自然地想起当时刘洋得奖时的致谢词,当时他只谢了父母,而忘记了谢“国家”,结果招致官员的“纠正”,最后,导致刘洋以后致谢都生硬地把感谢党和国家摆在前面。 其实,这次“致歉”与刘洋的“致谢”基本上如出一辙,只是一个是获奖的感言,一个是错失金牌的发泄。但,二者都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媒体的镜头运动员的话该怎么说? 像此次吴景彪的表达,无疑会得到官员们的欣喜,但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显得有些遥远,尤其是当下的原子式的社会生活方式,将带有“祖国”高帽的“愧疚”大张旗鼓地表现出来,总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就像,当年东京奥运会一样,李宁因为动作失误而错失金牌,但李宁却面对观众淡然一笑,可是观众却不能理解,因为,当时的话语环境接受不了那样的“态度”,而一些媒体甚至直接发文,批评李宁说,你为什么笑? 但,如果把这一件事情放在当下来解读,我想公众会给予一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因为,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喜欢一张真实的脸,而不用固定的英雄形态来表达一成不变的东西,更不喜欢运动员们戴上面具来对着他们说教。 而这一次吴景彪从“愧对祖国”一直到愧对大家,虽然,在特定场合它有着某些情绪触动的因子,但,在面对镜头时,这种成熟与老练反而会招致观众的不喜欢,相比之下,当年李娜式的真爽会更让观众觉得有意思,更愿意去接纳。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愧对国家”也好,还是“愧对金牌”也好,更或者是“愧对自己”也罢。不管是国家运动员,还是平头老百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情绪特质,也有自己的个性表达。如果,这些表达被某些人为的因子所取代的话,那只会让一些看起来很自然的事,变得生硬、不自然。 也许,当时用“愧对国家”更适宜当时的场景,但换位思考一下,当你与金牌失之交臂的时候,当你错过关键一环时,其实个人情感上的失落才是最实在的情绪。 只是,需要指出的是,当一派成熟、到位的官腔表达,可能并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也许,话一说完就会导致公众的吐槽与不满。因为,公众更希望一个平等、自然的运动员站在自己的面前,有喜也有悲,有怒也有衰。而不是一副成熟的面孔,诉说着千篇一律的感言。 当然,在金牌效应的诱惑下,失去金牌注定要愧对别人。只是这种“愧疚”的对象,不应该成为单向度的表达罢了。其实,面对镜头,公众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表达。因为,公众更希望一个人站在镜头面前,而不是一个神。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30]运动员 官员化
- [ 04-18]解决运动员出路需三方面着力
- [ 04-17]运动员的出路是历史的体制之痛
- [ 09-02]运动员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工具
- [ 08-04]为优势运动员“改规则”背离体育精神
- [ 03-09]运动员不是政治家
- [ 03-02]运动员年龄造假究竟由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