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便所饭”的日本年轻人
www.fjnet.cn 2012-08-01 10:15 张剑波 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
日语中有个词“便所饭”,指的是在厕所里进餐。不要以为这是少数人的怪癖,在一项调查中,有7%的日本年轻人承认曾躲进厕所里一个人吃饭。在东京大学法学院的男厕所内,就贴出过 “厕所内禁止进食”的传单,早稻田大学等高校厕所内也有过类似的涂鸦。害怕共同进餐,就是日本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善于沟通的一个侧面。 拿日本学生来说,尤其是不少男学生,见到老师要么装作没看见,不得已打个招呼也很紧张,很少能有与老师轻松聊天的。年轻人沟通能力降低,近几年甚至成为日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日本是亚洲实现现代化最早的国家之一。现代化意味着城市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其结果之一,就是传统的联结人们的血缘、地缘关系弱化,基于血缘、地缘而从小就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为减少,严重影响了彼此的沟通能力。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善。东京中心稍往外,就是一幢幢独立的房子,单门独户,家里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周围非常安静,连隔壁家的声音都几乎听不到一点点。哪怕是在同一居民区,大家也几乎互不往来,甚至不知道邻居姓什么,更不知道家庭情况、职业等等,现代强调“尊重隐私”的价值观更加重了这一倾向。就是说,连成人之间,相互沟通都大大减少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沟通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现代化的另一结果是少子化、“核家族”(由夫妇两人或由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化、高龄化。百来年前,日本家庭十个八个孩子的并不稀奇,但战后生育率开始下降,统计显示,现在一对日本夫妇平均养育的孩子数是一个多点,就是说,相当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只有两三口人。日本人亲戚邻里关系又比较疏远,孩子与同龄人的接触便减少,独处的时间更多。少子化、高龄化的另一后果是,高龄者、成年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年轻人,客观上也对年轻人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压抑了年轻人的活力,使年轻人不敢自做主张。例如,日本是少有的不允许在地铁、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里使用手机讲话的国家,原因之一便是最初只有年轻人用手机,年长者制定了这个规矩后,年轻人无法翻盘,所以只好遵守。 日本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侧面是竞争社会。从幼儿园起直到进公司就职,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竞争关系。大家互相提防,即使是朋友也要保持距离,很难交心交底,当然也影响相互间的沟通。 更进一步造成这种倾向的是现在特有的原因,即电视、电脑、网络的普及。住在与邻居几乎隔绝、又几乎什么都不缺的舒适小家里,一个人看看电视、上上网、玩玩电子游戏,就成为小孩子的主要娱乐项目。尤其是电子游戏对小孩子的吸引力极大,有了电子游戏,小孩子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更想不到要去与人打交道。电子游戏20年前在日本就已经普及,这一代孩子长大后,与人沟通能力显然已受到影响。 日本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拘束式教育,也使得孩子们不敢大胆自由地与他人交往。日本的家长、老师经常告诫孩子们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这种教育使日本人从小就具有较好的自制力,克制自己,不任性,遵纪守法。日本人几乎是地球上最“模范”的市民,虽然日本政坛长期混乱,经济长期停滞,大家的不满越来越多,但也总是忍耐,几乎不会发泄,不敢坦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过,这里讲的不善于沟通,主要是指语言上的沟通能力。如果考虑到语言手段以外的沟通,如文字、影像等等,应该说这些方面日本年轻人的沟通手段倒是大大增加了,与此相关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不少。而且,语言沟通能力下降未必意味着总体能力下降。不说话不等于就是在发呆,长期和日本学生打交道,就会发现他们其实还是勤于思考的,他们也并不是不愿意沟通,只是在顾虑之下不知道如何实现沟通效果。 (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7]理性沟通方能激发社会正能量
- [ 07-06]真有必要纠结于那些沟通的形式吗?
- [ 07-05]沟通是关键有无微博不重要
- [ 03-28]公开官员电话治标,畅通沟通渠道才能治本
- [ 06-08]挨骂,倾听和沟通同样重要
- [ 01-04]大公报:蔡英文和民进党应与北京多沟通
- [ 11-12]要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