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贪官入编,吃掉了多少政府公信力?
www.fjnet.cn 2012-08-01 10:41 王垚烽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政府被曝于2009年时以政府公文形式,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对缓刑期满人员进行安置入编且部分人员存在吃“空饷”现象。知名爆料人、网友“周筱赟”称,61人刑满后重新安排工作,进机关入事业编制。“据我后来获得的部分名单,这些人多为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全是因受贿罪判刑。”对此,当地政府回应称,此举有政策依据。(7月31日央视) 贪官出狱为何还能重返体制内,而且不上班吃空饷?这让千军万马考公的大学生、辛苦工作三十年却还是临时工的人大代表田秀英情何以堪?对于这种为贪官“养老”的做法,阜宁县政府搬出了江苏省人事厅的文件,并特别强调“2004年11月11日”这个时间点的意义,试图以此为自己的行径披上一层政策是迷彩服。 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是在钻政策的空子,而且涉嫌违反人事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有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在本地区发布招聘公告,采用公开方式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结果及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的规定。阜宁县政府企图以省厅的“下位法”对冲部委的“上位法”,有违基本的法律常识,难怪会招致“凭什么以一张违法文件的形式,要求安排判刑公务员进入事业编制吃空饷?”的质疑和指责。 退一步讲,如此安置刑满贪官即便合乎政策法律,也是不妥当应该被叫停的,因为这其中还牵涉到一个行政伦理和政治道德的问题。相比政策规定,后者对于公众感受、民心向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无疑更甚。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诱发民间的各种猜想、催生各种谣言。事实上,目前对于阜宁贪官入编吃空饷,网上已经有了“顶包说”、“事前安排说” 等说法,这一舆情的变化理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在分析近期发生的一连串群体性事件时,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媒体公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政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公信力何以羸弱并不断流失?这固然是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脱离群众、闭门决策、三公浪费等都会导致公信力下降,但官员腐败无疑是其中最致命的一个因素。这就是为何温家宝总理要一再强调“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人亡政息’”,也是为什么当有人提出“要适度容忍腐败”时会遭到社会各界的集体围剿。 地方政府必须明白,“优待”违法同僚,为他们“挖坑”养老所收获的情感资本,根本不足以抵支公信力流失带来的执政风险。相反,它还会使自身施政陷入“塔西佗陷阱”,无论出台什么政策、上马什么工程,哪怕其有利经济发展、能够增加就业都会遭遇舆论的反对、民间的抗争,从而导致地方管理寸步难行,甚至遭遇人身羞辱。因此,不论是从因应民间反腐呼声,还是重塑政府形象的角度来说,阜宁县政府都不该“放行”刑满贪官入编,何况还是吃空饷。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缓刑人员重获编制让人情何以堪?
- [ 08-01]缓刑官员“入编”于法冲突践踏公平
- [ 05-23]案件判缓刑不需上级法院批准
- [ 02-04]“立功可能”岂能成为缓刑依据
- [ 05-27]为何刑讯逼供者大都是缓刑?
- [ 02-22]缓刑歧视有辱司法公正
- [ 02-21]缓刑监管不能让被告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