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不妨学学伦敦奥运场馆建设的“抠门”

www.fjnet.cn 2012-08-03 09:14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媒体报道,伦敦奥运会的一些场馆和建筑是使用房屋拆迁的旧建材翻新建成的。更绝的是,精明的英国人在伦敦奥运会后,还将把一部分场馆拆解或者“缩编”,拆下来的建材重新转卖给英国各地的市政工程,甚至是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巴西。(8月2日《东南快报》)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世界级难题。或许是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才导致英国人如此地精打细算。但他们的“精明”和“抠门”,或许能给我们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一些有益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在建设上过于泛滥。凡有赛事,大都兴建大型的体育场馆,运动会办完了就闲置,而真正满足公众日常锻炼健身需求的社区体育场馆却较少。

另一方面,在经营上入不敷出。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85万个体育场馆,其中65%一年中基本没有收入,经营极其惨淡。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的“水立方”,据相关运营公司透露,去年,旅游参观游客总人数下降了30%左右,年亏损达上千万元。

各种运动会、展览会、节庆活动等留下的大小场馆,都是用纳税人的钱修建的。怎样建设使用、如何维护运营、服务于大众,考验的是政府的决策能力、管理智慧和服务水平。首要的是在建设理念上充分听取民众意见,科学决策。尽量通过改造利用,控制大型场馆的规模与数量,不妨借鉴一下伦敦奥运场馆建设的“抠门”。同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场馆建设的合理分布与功能完善,做到交通、餐饮、娱乐等场所相配套,为今后方便对公众开放,活跃全民健身市场打下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运营上求新求变。这些场馆不仅要着眼于后续利用,更要深度开发,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要保持举办运动会时的光环和荣耀,更要定位转型、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中华丽转身,谋得商机。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