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关门避检”为何频繁上演
www.fjnet.cn 2012-08-15 10:17 凌国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有人来检查了!”这句话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让一个市场内上百家店铺纷纷拉下卷帘门。近日,这一幕在济南市黄台装饰材料市场已上演数次。据记者了解,市场里口口相传的“专项检查、联合执法”其实是常规的装饰材料市场抽样调查。(齐鲁晚报,8月14日) 沈阳商户“关门避检”的余波尚未平息,这一幕在济南某装饰材料市场和武汉某汽配城又重新上演。在前景不大明朗的经济形势大背景下,商户对有关部门的执法检查作出几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敏感回应,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的不明朗形势作了扩大化渲染。 从沈阳到武汉再到济南,“关门避检”一再上演,需要引起社会重视。虽说针对“满城尽是卷帘门”的现象,沈阳发布了“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动,更未采取高额罚款措施”的消息,但从商户反应来看,若要彻底打消他们心头的疑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沈阳一样,济南某装饰材料市场传言的“专项检查、联合执法”不过是常规的抽样调查,即便武汉确实开展了专项打假行动,但商户一律通过“关门停业”规避检查,此种过度的反应颇值得玩味。 无论是被讹传为“专项检查”的常规抽查,还是真正的专项打假行动,商户的对应措施为何都是“关门歇业”?难道这仅仅是商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反映?其实,面对“关门避检”,商户和执法部门都应该认真反思。 首先,常规检查何以被讹传为“专项执法检查”?商户面对有关部门正常的执法检查,为何不是积极配合,而是通过暂时的“关门歇业”进行消极规避?据悉,引起商户“关门避检”的检查,不论是讹传也好,事实也罢,主题大都是“打假”。毋庸置疑,“关门避检”暴露出了商户对于自家售卖商品质量的不自信乃至心虚,同时从更大程度上凸显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经营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经济发展质量问题。 其次,那些以讹传讹的“专项检查”,是通过何种渠道传递到商户耳中的?面对信息以讹传讹带来的恐慌,有关部门对于传言是否认真对待,“官方澄清”是否跟得上流言的速度,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能否强大到击碎传言的程度。不可否认,种种诡异暴露出来的信息传递机制滞后落差,以及政府部门公信力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都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人们对于“传言”的认定,从而使得“关门避检”一再上演。如何弥缝公众和公共部门之间的信任裂缝,筑牢双方的信任基石,刻不容缓。 最后,“关门避检”事件中的当事人除了商户之外,还有相关的执法部门。虽说商户“关门避检”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商品质量等问题,但商户何以对“专项检查”如此畏惧,甚至要闹到“关门歇业”的地步?这就需要冷静检讨我们的执法检查。当前的执法检查,很大程度上是“小旋风式”的运动,平时松松垮垮,搞专项行动时紧张兮兮,但紧张兮兮也是一阵风,风头过后,一切重归于松垮。更有甚者,运动式执法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罚款,这就注定对于违法行为难治本。这种“罚款”指向,一定程度上将执法检查作为谋取小团体利益的工具,给人一种“养鸡取蛋”的狡黠。这种狡黠,放在个体身上至多承受道德谴责,但作为公共部门,“养鸡取蛋”的做法,已经不仅仅是公共伦理道德问题了,其中牵涉到一系列的公共部门施政问题。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作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守夜人,公共部门既要打击违反秩序者,更要劝诫商户树立正确的经营价值观。比如,对于商品质量问题,首先需要面向商户明确制定诚信经营、唯质是取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建立长效化的执法检查机制,从制度源头上消除“小旋风式”的执法检查运动,将软性劝导和硬性打击相结合,真正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并彻底摒弃小团体利益的作祟,真正回应商户和社会诉求,树立政府部门公信力和公共形象,从而真正尽到公共部门应尽的责任。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5]廉政检查亲历记
- [ 03-22]大扫除不该是为了检查有“面子”
- [ 01-16]检查站旁“黑收费”为何没人管
- [ 01-04]因“脱裤检查”被辞退凸显教师“弱势”
- [ 12-07]媒体头版“写检查” 醉翁之意在领导
- [ 12-01]先有检查“弄虚”,后有迎接检查“作假”
- [ 08-04]“听闻检查就歇业”反讽了罚款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