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和血腥岂能是调侃的料?
www.fjnet.cn 2012-08-17 08:50 于 静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在重庆被击毙。至此,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成功告破。 8年时间,流窜多地,疯狂作案10起,枪杀10人,打伤6人,抢走大量现金,周克华的恶行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然而,自“8·10”重庆枪击抢劫案发生以来,随着周克华8年旧案一桩桩被翻出,这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嫌犯,也被部分人和部分媒体严重娱乐化。 周克华作案时惯常用枪直接打爆受害者头颅,有网友和媒体竟然根据这一点,将其称作“爆头哥”。从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来看,“哥”通常是对正面人物、至少中性人物的一种友善称谓,比如“托举哥”、“夺刀哥”,但称周克华这样作案手段极其残忍、恶行累累的人为“哥”,不顾及这一称呼对无辜受害者的不敬,对其家属的伤害,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 当重庆警方包围歌乐山时,一幅所谓的《歌乐山剿匪记》“海报”又走红网络——整个画面模仿《乌龙山剿匪记》海报设计,周克华着黑衣,持短枪,光头,目光冷峻,胸前两排醒目的大字:《歌乐山剿匪记》,抢劫巨星周克华主演。看了这样的“海报”,除了低级娱乐,从中我们看不出任何原则和底线。在微博上,围绕周克华新编的段子更是一个接一个,比如:“爆头哥”2004年抢了7万元用了五年;2009年抢了4.5万元,只用了一年半;今年春节前抢了20万元,暑假没过就全部花完……通货膨胀太可怕了。这样的段子竟然也被频频转发,从中看不出对周克华恶行的一丝一毫的谴责。 记得2000年震惊全国的渝湘鄂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首犯张君在重庆落网后,部分媒体有关报道同样逾越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在长达8年的犯罪过程中,张君团伙共作案22起,杀害28人,但一些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张君与一些女人的不正当关系,渲染所谓的“患难情人”,甚至让这个魔头从容地在电视镜头面前将自己打扮成“悲情英雄”。没想到10多年过去了,类似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眼前,这很值得人们深思。 暴力和血腥是文明社会的痛,绝不是可以用来肆意调侃、插科打诨的料,否则将导致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爆头哥”的流行、网络对周克华案的“消费”,不仅暴露出部分网民道德素质的问题,更反映了一些媒体职业操守的缺失。 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肩负着维护社会道德和主流价值观的重任。周克华案是近年来少有的大案,自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媒体抓住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报道,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然而,并不是公众所有的需求都是健康向上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对媒体来说,应坚守底线,不能一味迎合那些庸俗的需求,将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媒体对报道的内容应有所选择,把握好导向问题,把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报道才能引导好舆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这样的媒体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最终赢得市场。(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