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村庆”发金条佳话或难复制

www.fjnet.cn 2012-08-29 09:09  孙  燕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8月27日,武汉余家头村举办村庄“20周年庆”。村子耗资3400万元,给1001名村民每人发放一根价值36000余元的100克纪念金条。村民说,自从村子以公司的形式发展后,村民成为股民,人人都在公司里有股份。公司则将赚来的钱分给村民,每年都会有分红。

“村庆”发金条,实在令人艳羡。尽管方式显得有些“暴发”,可毕竟让村民得到了真切实惠。身在“局外”的我们,也只能羡慕一番:只恨不是村中人。

说实在的,直接给村民发金条,武汉余家头村并非首例,此前江阴市长江村也曾出现过。每次见诸报道后,它都能引起舆论哗然。之所以抓人眼球,原因跟“发金条”这种富态外露的方式极具冲击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它正中我们心中的某种期待,也有些超乎我们想象。

能给村民发金条,自然有雄厚财力做后盾。据了解,在余家头村,村子以人人入股的方式筹建公司,村民们每年都有分红。这种“村办企业”的模式,让村民们切实享到好处。在盈利后,该村也回馈村民,以“藏富于民”的方式,来为公司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在共同富裕的境况下,该村的邻里关系构建、风俗建设也很可观。村民们的集体认同,获得了充分表达。

不是每个村都能大办公司,并有创造共同富裕机会。余家头村和华西村等一样,打破了对“村”的惯性想象。事实上,很多村庄都跟“穷乡僻土”的概述沾着边。而余家头村等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另辟蹊径,走上了一条致富路。其发展思路,或许有可供参考的地方。

在时下,不少村庄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也纷纷流向城镇地区。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发展的种种“瓶颈”: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尖锐,农村里田地撂荒等,也十分常见。

或许,并非所有村都可以像余家头村这般,寻找到某种发展契机,制造全村共富的机遇。但我想,是否农村也有不少发展资源被遗忘呢?在不少地方,土地、原料等颇为丰富,只是缺乏一种市场化手段,将其纳入到发展链条上来。

匮乏,已是当下不少农村的现实境况。乡村的发展路径过于单薄,造成致富空间的逼仄。而余家头村式的致富神话,未必能被复制,但却提供了一种审视思维:发展或许可以因地制宜,在条件允许和可持续的前提下,也许能迎来某些发展契机。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