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勿将“读脸术”与意念学混为一谈

www.fjnet.cn 2012-09-26 09:00  佘宗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说谎,我能看穿你!”日前,北京昌平检察院反贪局正展开微反应审讯试点,据称已有检察官凭借“读脸术”破案。专家称,微反应就是人不由自主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如男人右肩抖动一般表示说谎。

“读脸术”,听起来像是玄术。尽管在侦探片里,不少人已见识过类似侦查技巧,如在港片《读心专家》中,主角便会透过细微的身体语言,来窥探隐情;在风靡一时的美剧《别对我说谎》里,测谎专家莱特曼博士也能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洞悉人的心事……可在现实中,不少人对其科学性表示怀疑。

毋庸置疑,“读脸术”是种主观的分析方法,带有些许臆测的味道。它是基于“内心情绪”与“瞬间反应”对应的定势,通过看面相、看细节,对被审讯人的心理动向进行剖析。在许多人看来,“微反应”未必靠谱,毕竟,有些嫌疑人久经历练、心理素质过硬、表情控制能力强。“揉鼻子是在掩饰真相,摸脖子即撒谎,抖右肩等于在说谎”等习惯性判断,对他们压根就不适用。

的确,“读脸术”中,不可避免会有“猜”的成分。其判断依据,也是经验性、一般性的规律。它能否嫁接到每起个案中,依旧存疑。就算有凭“读脸术”成功破案的先例,其可信度也得打个问号。但即便如此,“读脸术”仍具有试行价值。微反应分析,不乏实用功效,可以为发掘心迹、找寻线索提供突破口,取得口供,避免零口供公诉。更何况,柔性的“读脸”手段,较之于传统的手段,无疑是更优的审讯路径。

某些人担心,若审讯人员对“读脸术”认知偏颇、运用不当,会酿成冤假错案。这或属杞人忧天:微反应终究不能作为定罪依据,只是辅助的侦查技术;在案件侦查中,人证物证等证据链,方为破案的要件。而微反应则是用来丰富案件线索、明确侦查方向等。事实上,在反腐领域引入“读脸术”,也是应时势之需。在时下,贪腐行为的隐蔽化、地下性日益增强,涉案人员反侦查能力提高,并非每个贪官都像“表哥”那般,不懂表情控制术,留下了把柄。在此情境下,通过“读脸术”来对其各个击破,掘出真相,或是可行法子。

至于“制度反腐尚待完善,何必玩‘微反应侦查’的花样”的质疑,也有失偏颇。“读脸术”是在技术层面的改进,与制度反腐并无时序上的先后。它对于个案突破、效率提升,有着推进的意义。在欧美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微反应侦查,也被广泛运用。

“读脸术”,不等于意念学。将其引入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反腐等领域,具有切实意义:能改进审讯技术,为逼供等提供替代性路径;在腐败隐蔽化的时势下,也可提升侦查效率,为司法公正“添砖加瓦”。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