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的“寻人”与“寻己”
www.fjnet.cn 2012-10-22 16:53 司马童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发布一条消息:在桂林,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湖南籍母亲走失以后,其4个儿子用尽了各种办法分头寻找,虽然截至目前尚无结果,但4个儿子寻母孝行触发了网上的爱心接力。该消息在播出时,《新闻联播》还公开了走失老人的照片以及其儿子的手机号码,更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21日《北京晨报》) 如果把上述报道视作《新闻联播》为草根人物播了一则“寻人启事”,那么它的“寻人”时机确实已经稍显滞后:今年8月1日,现年73岁的失忆老人周月英突然走失后,文家四兄弟虽竭尽全力四处寻找,但历时两个多月仍然杳无音讯;而就此事成为《新闻联播》关注内容而产生的强大反响看,它又远比任何的“寻人启事”来得效果明显。 《新闻联播》“寻人”之后的好评如潮,看起来着实是种“无心插柳”的惊喜。今年重阳节是法律修订后的全国第一个老年节,央视新闻中心大型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将在重阳节走向高潮。作为系列报道中针对失忆老人关怀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湖南老人周月英在桂林走失后的4子苦寻一事,却俨然闪耀出了超越节目本身的极大亮点,成为了《新闻联播》呼应公众诉求、贴近社会基层、展现人性力量的完美诠释。 不管《新闻联播》的“寻人启事”是有心为之,还是无意促成,它在广大观众和众多网民中迅速激起的正面回响则表明,一档貌似“中规中矩”的高端新闻节目,未必不能适时适当地“放低身段”,把新闻触角更多延伸至“凡人小事”;而且,作为目前稳居国内新闻节目“收视霸主”地位的《新闻联播》,不仅仅要追求对于宏大时政话题的权威报道,更应不断摸索和深化新闻战线的“走、转、改”实践,进一步转变思路、革新风气,以实实在在“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更强共鸣,催生更大活力。 《新闻联播》的“寻人启事”,恰似一部引人入胜的“热播剧”,已然激起无数国人拭目以待的强烈“收视”欲望:消息在央视播出后,很快引起桂林当地警方的强烈关注,迅速部署展开大规模的排查行动,希望发现有用线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随之作出统计,有5400万网友参与了这场“孝子寻母”的爱心接力;可以想见,在央视“寻人”的草根情怀发酵之下,这种满溢人性温暖、彰显人本价值的“新闻故事”,无疑会牢牢集聚眼球、紧紧俘获人心。 不难看出,《新闻联播》的“寻人”惊喜,何尝不也带着一种呼之欲出的“寻己”启迪。这便是,无论是《新闻联播》,还是别的新闻节目,要想创出一条挑战自我、与时俱进的成功改革路径,就需要大小统筹、高低兼顾;而在当前眼下,尤其要把反映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社会真实,更多更好地纳入“重要范畴”、展示“新闻本质”。所以说,《新闻联播》的“寻人启事”确实感人,但感动之余,也隐隐揭示了一种继续“缩短距离”的公众期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1]《新闻联播》播“寻人启事”的人本价值
- [ 10-11]别让“你幸福吗”仅仅成为笑谈
- [ 02-06]一切皆因“新闻联播”
- [ 02-02]“新闻联播”不是邢质斌的“嫁妆”
- [ 09-27]《新闻联播》改版要凸显人民性
- [ 09-22]《新闻联播》改版,基本应该
- [ 09-22]新闻价值内核高于改版形态
- [ 09-21]新闻联播调片头仅仅是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