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本的大学生,是社会教育之殇
www.fjnet.cn 2012-11-14 11:46 王继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家人辛辛苦苦,供小儿子一直上到大学,并且毕业后留在南京,成家立业。按说,这当儿子的,应该好好尽孝心,可没想到的是,老父亲大老远从湖北老家赶来,想看看孙子,儿子却不让他进家门。(搜狐网11月14日)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国人从小就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课程。可是,一个已经获得社会认可的大学生,却做出让一个普通百姓都不如的事情,让人在愤怒、愤慨与震惊之余更深刻反思,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成果、效果以及功能! 教育的功能,勿需多言,它在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更承担着培育国人文化、道德、思想等等内在素质的重任。因此,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点不为过。 可是,在当前教育日益驱向于“功利”、“有用”的价值导向下,不仅仅学生忘了教育的“本质”,社会也变得浮躁不安。道德教育的失责、淡化,潜移默化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上不断曝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道德滑坡所导致的冷漠事件。 如今,社会道德教育又再一次挑战底线,儿子竟然嫌弃农村父亲太丢人而拒绝其进家门看孙子。呜呼!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是父母含辛茹苦供其上学,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成果! 一个可以嫌弃父亲的人,我们能指望他效忠企业、尽忠国家?我想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也还是不培养为好。 何况,我们党和国家在人才使用上也一直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尤其是注重德为先。可是,从整个社会各个层次的道德、公德等方面来看,我们的教育实在难辞其咎。 当然,像这起大学生忘本,嫌弃父亲的事情可能只是个例,而且,他可能也有难处,比如,怕影响刚刚生产的妻子情绪,可是,无论有何难处,是不是社会的个别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警示我们的教育观念,也以一种“现场说法”的形式敲响了道德的警钟!(王继凯)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5]大学生首份工作闪辞热有攀比心理在作祟
- [ 11-05]休学侍母尽显“90后”大学生本色
- [ 10-27]缺乏生活教育,“月末饥荒”也正常
- [ 10-24]高学历争当环卫工 理想败给现实的"歧"景
- [ 10-22]严格的“四不许”原则对大学教育有害
- [ 10-20]大学生打麻将出的是健康牌
- [ 10-16]“金饭碗”变“苦饭碗”彰显国考新理念
- [ 09-25]大学生恋爱缘何悲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