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英雄卖奖牌是什么弄晕了尹春龙
www.fjnet.cn 2012-12-05 07:08 京华时报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当尹春龙们不再指望挟抗震奖牌换贷款而去认真种几年香菇时,他们的人生会更美好。 汶川地震时徒手救人、被目为英雄,如今要将自己获得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牌拍卖,年轻的尹春龙注定会成为“新闻人物”。 因为近些年连续遭遇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之类妙人奇闻,我们忍不住要以小人之心忖度此事:不知尹春龙从资阳乡下跑到北京,将奖牌送进某个艺术品拍卖会,然后接受采访,此后,会不会被某个公司当作自己成功策划的炒作案例,来自我标榜。不管怎样,眼下确已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挑动了人们对于“英雄”“社会荣誉”“奖牌价值”的敏感神经,对聚拢这次拍卖活动的人气、让奖牌顺利成交且卖个好价钱,显然大有好处。即使流拍,也可能让尹春龙走出负债累累的困境,甚至还能凭着“抗震英雄”和“拍卖奖牌新闻人物”的双重名气,续写他的贷款、借钱做大事业的梦想。 毫无疑问,我们没理由反对尹春龙拍卖奖牌,他不过是为五花八门的拍卖市场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不是普通的竞赛奖牌,而是政府颁发的“国家级”荣誉奖牌。按照传统观念,这样的奖牌紧紧联系着个人荣誉,属于“无价之宝”,应该珍藏终身,不能自贬为“限量版硬通货”,按含金多少克来计算基价。但如果这个“无价之宝”可以在市场中变现,并解决尹春龙的现实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它彰显价值与意义的一种方式。 真正荒诞的,是尹春龙近4年来的经历。这个2008年才20岁的质朴农村青年,因为评上抗震救灾模范而“被弄晕了”,连账目都不懂就要创业,有了领导关照、政府支持和同乡对“名人效应”的推崇,也能轻松拿到上百万元的贷款和借款,从种香菇到注册“科技公司”到在某央媒网教育频道做经营,到了欠债还不上时,还在期待着凭“名气”贷更多的款、创更大的业,来“报效”家乡、“带动农民兄弟”。 这个故事其实昭示了一种社会通病:将原本是道德精神层面的荣誉物质化、资源化,附带上各种级别的待遇、超出市场规律的特殊化“照顾”,将一个瞬间焕发出过人勇气与闪光品德的平凡人拔高成无所不能的“高大全”式英雄,或者一朝成名、上位,便难于再做回普通人,而被鼓励样样通吃,以便实现资源最大化。比如,当上劳模可能就会升官,虽然他未必擅长管理;或者做了官之后就有人要当博士、教授,哪怕并不太有兴趣做学问。尹春龙的拍卖奖牌,不过是流风之末,要将荣誉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有形有价证物而已。 一个社会要健康发展,必须消除对权力、名声光环的盲目崇拜,给所有有名与无名的公民以平等和尊重,大力建设道德体系,遏制将物质利益计较作为惟一尺度来衡量一切的时弊。如是,我们的发展里会少些华丽泡沫、奇闻异录,多些平凡踏实。当尹春龙们不再指望挟抗震奖牌换贷款而去认真种几年香菇时,他们的人生会更美好,国家会更美好。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1]抗震加固不能忽视医院
- [ 03-18]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尽力支持日本的抗震救灾工作
- [ 03-14]日本的"抗震"自信值得我们学习
- [ 07-08]强制推广的抗震救灾歌曲彩铃未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