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检讨”报告的另一面
www.fjnet.cn 2012-12-22 07:55 费 雪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再度陷入舆论漩涡。根据媒体报道,IMF内设机构独立评估办公室12月19日发布一份报告,指出IMF研究部门在美国等主要出资国所施加的压力下,过分强调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并且不能有力说明过度外汇储备为何会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重大风险。 这一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被有的媒体引申为“IMF自检报告重击美国阴谋”、“在美国怂恿下频繁挑错中国”等。 最近十来年,伴随着中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崛起,这些国家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数量翻了好几倍,仅仅中国当前就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另一方面,IMF从2009年开始,就多次关注新兴经济体的高额外汇储备并不时发出警告,并且采取了新标准评估新兴市场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合适。这客观上授予了不少发达国家对于新兴市场的指责“口实”,可借此对这些国家的外汇政策施加压力。 也正因此,独立评估办公室呼吁,IMF人士应将注意力放在造成不稳定性的根本原因上,而非储备数量这类表面现象上。这一表态意义微妙,一方面是对于发达经济体多年来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造成国际失衡原因的一个有力抗辩;另一方面也表明过去以发达经济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利益为主流的国际机构近年的变化,他们需要在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重新找回平衡感,这从去年卡恩离任之后的IMF总裁竞选一波三折可见一斑,而中国的朱民、墨西哥央行行长奥古斯丁·卡斯滕斯等人的崛起正是新兴经济体谋求话语权的表现。 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份报告?首先,IMF从2009年才开始强调多余储备问题,并非长久传统,报告抱怨的是应该更多研究造成不平衡的根源,而不是表面现象,这一点值得肯定,也表明IMF不再囿于过去的路径;其次,关于外汇储备评估的方法论问题,这方面的研究的确与IMF内部理念一致,也就是新古典主义,但新古典主义本来就是学院派经济学家接受的训练主流,恐怕难以直接说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代表。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学理论的非现实性,尤其是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现象中遭遇的挑战。这的确是个问题,但这需要学术界的努力,而不是简单以阴谋论之。 最后,这一报告事件,事实上也将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问题摊上台面。如果说过去是由出资额等硬性指标变化而带来话语权上升,如今则是相对软性的理念方面的微妙倾斜。大国的崛起,总会改变世界既有格局,也必然遭遇很多挑战,诸多误解以及误会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应该以更淡然、镇定的姿态面对。 回头来看,我们也应该反思、评估外汇储备的作用。固然,“不差钱”总比“差钱”好,以中国为例,有如此之高的外汇储备往往成为一枚重要棋子以及安全防线,尤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比起很多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悠哉不少;但反过来看,外汇储备也是一个烫手山芋,一方面外汇储备因为其资产特性,不能直接投资国内,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就是一个极大问题。更进一步,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事实对于改进国内民生作用不大,其积累过程也部分可以解释为用国内生产力补贴国外消费者,其间吃亏的还说不准是老外还是自己人。 费雪(财经评论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0]外汇管制致中国外储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