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公共言说超越个人生活态度

www.fjnet.cn 2013-01-09 10:58  黎  明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现在都在讲作风,说说公共言说者的作风。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无论“文如其人”还是“人如其文”的话题,探讨的都是“个人生活态度”与文风、话题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

不少人以为公共生活中的言说者是严厉、严肃或者常做沉思、沉重状,甚至是阴沉的,这和言说者所说的那些严肃而沉重的话题有关,这些内容紧扣民生与世相,却一点娱乐性都没有,让读者轻松不起来。

出自公共言说者所谓的犀利文字,不是靠形容、描述、讲故事达成犀利效果。通常意义上的“文采”并不适合加在他们身上。或者说,他们的文采,要靠准确的事实引述和环环相扣的逻辑,以及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来表现。他们是在讲理,不是搞“文学”,讲理不排除“文学”,但为了维护逻辑思维的纯粹性,少用形容词,少包装色彩,这是应该的。

公共言说和打球一样,讲究的都是“到位与命中”。言说犀利,是命中、破的了,有说服力。写作构思其间,理解读者的思辨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而表达的方式和技术,也是运用逻辑思维的结果。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公共言说,有的严重低估读者的思辨能力,有的是不命中、不破的,甚至反常识,这与“公共”二字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把公共知识分子还原为其应有的本义,那么凭客观观察和深度研究说话,他们的思辨和论述,融入个人踏实的生活经验可以,但不应该被个人“生活态度”或者某时段的心情所左右,更不能被其他利益绑架。“公知”论述公共事务,讲公害、公利,既然选择了公共言说、公权批评这样一种生活定位、生活态度,那就必须在言说时超越个人私利,这种态度也超越于其他的“生活态度”。

必须承认,个人生活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写作风格和议题选择,影响到观点倾向,求诸己,这是要警惕的。还是那话:事实与逻辑,高于论者的一切,排除论者的一切,包括排除论者自以为是的“良心”,这就是超脱的境界。

自身的美好与和谐状态,有利于发现外界的美好与和谐,同时对邪恶、丑陋、愚昧、苦难也特别敏感。因健全而发现缺陷,因阳光而洞彻阴暗,因敏锐而生成犀利。公共言说者的人格特征,应是清澈阳光的,不阳光的人,越干越阴暗,最终灭自己的灯。

(作者为知名网友)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