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向伦敦市民学治雾

www.fjnet.cn 2013-01-16 08:05  曹  劼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仍未结束,但这还不是问题最糟糕的一面。最糟糕的是,原先提到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多是指北京等一两个重灾区,但现在这个范围却在极速增长,有报告说全球10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有7座。在雾霾还没有散尽之前,国人需要冷静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恶劣天气”的话题说了这么多年,却愈演愈烈?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扮演了多少“麻烦制造者”的角色?

当然,解决城市民生问题,政府责无旁贷,反应滞后只会遭人诟病,不少人建议中国需要从昔日的“雾都”伦敦那里吸取教训。其实,西方也未必始终都是一个好老师。早在1863年,伦敦首度开通地铁的时候,乘客们就从烧煤的牵引机车里闻到了浓重且有毒的硫磺气味。但对这样显而易见的环保弊端,英国的决策者却用一个“拖”字来解决。直到1952年至1953年伦敦“毒雾事件”爆发,面对1.2万因为大气污染而死去的人,英国政府才意识到“现在到了要把火电站从城内搬走的时候了,要用稍微贵一些的电而不是便宜的煤炭作燃料了”。

这些年来,每到中国遭遇西方工业国家早些年碰到的类似发展挫折时,我们总希望能够从西方那里拿到“亡羊补牢”的经验,却很少从西方国家“亡羊补牢”的无奈中汲取教训,早做预防,到头来又重复了别人的错误。

从不少西方城市的环境治理史来看,一座城市里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城市管理者的作用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全民一心的努力。当北京人在为雾霾不散而无奈地戴上口罩时,伦敦人则拥有雪后初晴下的清新空气。这并不是免费礼物,而是伦敦人用平时的“积攒”换来的:多数伦敦人出行都会选择地铁或是公交车,在买房子的时候尽自己的财力安装太阳能电板,使用再生能源。在伦敦,有很多二手商店,兜售从衣服到玩具等各类由民众自愿捐出的商品。人们不会因感到“没面子”过其门而不入,因为大家都知道,充分利用它们而不是轻松扔进垃圾车,就是一起在保护城市环境。

时至今日,伦敦的智库每年都会公布当地空气质量数据及对居民的影响。但外人或许不知道,在2012年,还是有3万当地人因为生活在这座城市受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死亡。这让一些英国人在面对“要森林绿地还是要新建住房”的问题时相当纠结。然而,中国人对这些现象却见怪不怪,很多人在抱怨“城市环境越来越糟”的时候,也有人在为自己摇号“中奖”可以认购私车而窃喜。

雾霾终究会散,但问题是,下一次雾锁中国又该是什么时候?在驱散雾霾的同时,我们也要驱散自己对履行个人环保责任的侥幸、拖延心理。

(作者是旅英媒体人)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