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谁来做好“餐桌上的民生”?

www.fjnet.cn 2013-01-25 15:17  马振国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新华社报道:1月23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面对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李克强副总理能将食品安全视为“餐桌上的民生”,不仅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也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可是,这“餐桌上的民生”应该由谁来做?

政府有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职责,“餐桌上的民生”也应该由政府来做,然而餐桌虽小问题却大,只靠政府来搞“餐桌民生”似乎远远不够,也远远不行。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为有效维护食品安全,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事,可是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得不到最大程度解决,也未能向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难道这是因为政府的工作不够到位吗?其实,这不是政府不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食品问题涉及到社会各方利益,要是其它社会力量不积极配合政府,即使政府能拿出尽善尽美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实现尽善尽美的效果。

既然“餐桌上的民生”不能只由政府来做,那就应该发动企业、老百姓参与进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把“餐桌民生”做好、做实,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不在为吃不到安全的食品而困惑,也让我们的媒体能省下曝光食品问题的空间,将更多精彩的信息咨询呈现给每一个人。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要为维护食品安全尽力,协助政府做好“餐桌上的民生”,那就应该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想法设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学会以质量赢得市场、赢得发展。有些企业之所以生产不出合格的食品,一方面可能与它们的生产技术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缺少长远的发展目标,总想着眼前的暴利而忽视了企业的未来,最后不仅让老百姓深受其害,也让自己的企业断送了继续发展下去的机会。

华盛顿曾言“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在这里,我们稍微做一下调整,那便是“有什么样的老百姓就有什么样的食品状况”。食品安全作为“餐桌上的民生”,纵然需要政府花大力气来搞,也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但是老百姓不积极参与进来,必然要影响维护食品安全的实际效果。当然,中国老百姓在食品安全问题,也并非全是袖手旁观的看客,也在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疾呼”。可惜,这些“疾呼”大多只限于冷嘲热讽的层面上,还未能有效利用以后的监督途径,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餐桌上的民生”看起来是个小事,可是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和谐。因此,“餐桌上的民生”要做好,需要政府、企业以及老百姓进行通力合作,以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把这项工作做好。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