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慈善活动并无天然道德优越性

www.fjnet.cn 2013-02-07 07:23  杨于泽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袁厉害,一名前不久被媒体塑造成“爱心妈妈”的人,形象一下子被近日一则调查报道颠覆了。报道说,袁女士将收养的孩子分成三等区别对待,又通过慈善与公权力部门暗通款曲,颇攒下些身家。虽然有人指报道证据不足,但大家已经开始怀疑起来。

变赞美成揭批,从五体投地到瞬间幻灭,几乎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常态。一听说有人做好事,就要跑去挖掘他早前的先进事迹,把他说成一贯好、一贯正确,弄成一个高大全的典型。等到有孩子喊出“皇帝是光屁股的”,一个偶像就轰然倒塌了。好在这并不可怕,偶像倒掉了,我们的精神却获得了自由。

袁厉害先后收养100多个弃婴,自然是一种慈善事业,于是有人就习惯地认为这就是做好事,是一种利他的甚至是无私的爱,不容有人往“爱心妈妈”身上泼污水。但是在这里,人们恰恰是混淆了“慈善”与慈善事业、慈善活动之间的区别,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

慈善,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从物质上帮助他人,广义地讲就是利用自己或他人的捐赠“增进人类的福利”,这在道德上自然无比高尚。但任何慈善都得人去做,它要变成一项社会事业,这时候善的目的就涉及到认识、手段与人性。慈善作为一项事业,就不再像慈善本身那么高尚地单纯。在市场社会,慈善首先是成功商人的事,而商人的人性必然地体现在慈善活动中,慈善事业有时候就显得“很复杂”。

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美国作家塞林格揶揄过性、电影、学校教育等等,也挖苦了美国式慈善:姑妈提着篮子募捐是要打扮好了给人看,女友母亲募捐以捐款者关注她为前提。就算是“美国慈善之父”卡内基,生前捐款达3.5亿美元,所建图书馆、音乐厅遍天下,等到他死后,美国人就开始怀疑他动机不纯。

说起来,慈善与权力是差不多的东西,两者都为善的目的而被创设,但当它们与人性搞到一起、权力变成权力行使而慈善成了慈善活动的时候,似乎一切就与初衷背道而驰。权力本身也许不坏,但官员掌握权力后就开始腐败。慈善指向利他,但有些行善者可能会打着慈善的旗号,干起损人利己的坏事。

权力需要监督与制约,慈善活动同样需要公众的监督与法律的规范,否则就会走样。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裸捐”了,这当然显得他们很伟大,但也有人指控他们在生意上敲精剥髓。用俗话说,江湖险恶,谁都要留个心眼儿。事实上,美国对慈善活动并非做好事由他去,而是进行严密监管。任何好事没有规矩管着,好事就有可能变坏事。

慈善有着道德目的,但慈善事业是另一码事,它并没有天然的道德优越性。中国人有个根深蒂固的毛病,就是对什么事情都乐于往好的方向想,偏偏又不缺披着道德外衣骗人的人。我们也可以设想袁厉害心地善良,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我们最好还是别树一个人为神。无监管则无赞美,别不好意思。

□ 杨于泽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