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监督渠道匮乏是黑记者产生诱因

www.fjnet.cn 2013-02-20 16:25  陈 方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不给钱就登报,“黑记者”把采访当生意,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近日披露了一家所谓国家级正规报纸驻连云港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靠“采访”敛财的事实。这家工作站的“李主任”通常带人在江苏、山东、浙江一带活动,每到一地都会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比如到了开发区问征地手续问题,到了企业问环境保护问题,到了乡镇政府问农民负担问题,问题不在多,重在有力度,至于怎么写报道那就要看情况了,给钱稿子就不登报。这是典型的“有偿不闻”。

梳理媒体对“黑记者”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黑记者”都是假记者,也有一些真正的媒体从业者手握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借着采访揭黑的名义为自己谋求私利。但是,很多假记者也可以在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畅行无阻,大概是因为这些记者所要“采访”的部门确实问题多多,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捂住问题不被曝光,完全不顾及前来采访的记者是真是假。

苍蝇逐臭是因为臭蛋的诱惑,半夜怕敲门,则是因为心里藏着鬼。对问题企业或问题部门来讲,“破财消灾”算是次优选择;对“黑记者”来说,这些有问题的采访对象即使花了冤枉钱也不敢声张,把问题闹大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在这样一种生态链条里,“黑吃黑”似乎成了心照不宣的行规。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