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环保投入需要透明账本
www.fjnet.cn 2013-03-11 09:01 王石川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报告时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松环境治理,保守估计最近10年用于环保的总投入应在4万亿元左右,之所以环境问题仍没有大的改观,症结之一是环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症”。(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说到治理环境污染,就有人说要加大环保投入,此说不无道理,治理环境污染确实要花钱。但更应该叩问的是,花了钱有没有产生效果?或产生了多大效果? 4万亿,这是惊人的数字,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也只不过投入了4万亿。有代表委员发问,10年4万亿元,为何没换来“天蓝水甜”?这种发问绝非多余。值得提及的是,权威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保部参与分配的中央环保投资超过260亿元,比2011年增加5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生态环保投入将达3.4万亿元。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环保投入起码3万亿元,如何用好这笔钱?绝不能重蹈覆辙。 当然,不能说过去10年投入的4万亿没有效果,只能说效果不够明显,没达到公众预期。之所以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其一,环保投入没有真正用在刀刃上,有的可能被挪用被侵占;其二,花巨资购买的环保设备睡大觉,如代表所称,环境治理中“造假现象”是祸根,花的钱“打水漂”;其三,边治理边污染,环境治理起来很难,污染起来却极容易,好不容易治理好局部的污染,一家污染企业便使巨资投入的环保治理前功尽弃。 因此,要改变环保投入上存在的“低效症”,确保真金白银换来“天蓝水甜”,就需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目前,应明确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与其大投入治理环境,不如花费精力遏制污染环境的行为,更准确地说,只有先遏制住污染行为,环保投入才有意义。为此,一方面要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全国人大已经制定了30多部环保法律,但在执行时往往被架空、被瓦解,有代表称,“必须通过环境执法让地方政府和企业痛知什么是不能触碰的‘红线’,这样才能保证污染永远被挡在外面。”此非虚言,管不住污染企业,一切都是虚妄之谈。另一方面也应该强化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如果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环境治理也很难出效果。 除此之外,在环保投入上应该杜绝粗放投入,即要钱就给,给了钱就不管不问。全国人大在批准环保方面的预算时应严格审核;环保投入应该向社会公布,每一角每一元的具体流向都应该在网上晒一晒。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应该变事后审计为事前把关、全程跟踪和严格的事后监管。 没有天蓝水甜,就没有美丽中国,也没有好的生活品质。在多方合力下重现天蓝水甜,这是人们的殷切期望。 (王石川)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9]全国人大负责人谈雾霾沙尘:环保法正在修改
- [ 03-08]高建平: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不足 建议发行绿色金融债
- [ 03-08]广东正研究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 或征资源环保税
- [ 03-08]我国环保10年花4万亿无大改观 造假被指是祸根
- [ 03-08]我国环保10年花4万亿无大改观 造假被指是祸根
- [ 03-07]外媒:中国新领导面临环境压力 正加强环保对策
- [ 03-07]代表委员建议尽快扭转环保投入“低效症”
- [ 03-07]政协代表谈环保: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