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政府创造环境 社会释放活力

www.fjnet.cn 2013-03-11 09:28  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政府创造环境 社会释放活力

    ——从国务院机构改革看政府职能转变之一

学会尊重市场、重新发现社会,这是认识和定位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现实需求。

不同版本的猜想,翘首以盼的等待,今天中国,很少有哪项议题能像“机构改革”,引来如此密集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对切身利益的考量,更包含着对深化改革的期盼。

新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铁道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审议。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一方案,我们该以何种视野观照?又该从什么角度评判?

细心的人会发现,相比以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次方案标题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字。将“职能转变”提升到与“机构改革”同等地位,是本轮机构改革的一大亮点。职能是机构设立的依据,机构是职能的载体。相比于部门撤并,职能转变更难,也更为重要。如果职能不转,单纯地对机构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甚至还会陷入“精简再膨胀”怪圈。就此而言,这次改革突出强调职能转变,抓到了要害。

如果说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转变政府职能则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实质上是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政府、社会、市场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这个问题,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认识到了,并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每一步。

本轮机构改革,是自1982年以来,中国第七次进行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从1993年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到1998年的“消除政企不分”;从2008年的“突出公共服务”,再到今年的“职能转变”,梳理这些改革,无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学会尊重市场、重新发现社会,这是认识和定位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现实需求。

从这个角度,可以把握此次改革的方向。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此次改革的核心,是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管住管好,努力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有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此次改革的主体。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减少行政事业型收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此次改革,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充分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体现了改革过程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从这个角度,可以感受此次改革的力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这些改革,可以说个个都是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也是多年未能做成的。改革在这些重点领域突破,既充分表明,行政体制改革不等于机构改革,机构改革不等于大部制改革;更让人们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是坚定不移的,是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

美国IBM前董事长郭士纳有本自传,书名叫《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讲述了作者如何带领一个大企业成功转型的故事。事实上,当前中国改革,何尝不是如此?让大象调整舞姿,任何一点变化,都会产生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就此而言,不管是机构改革,还是其他改革,都必须注重改革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看准了的改革,就要大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看得还不那么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开辟新路。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示范性工程”,机构改革的意义在这里;作为农历蛇年的“头号改革”,我们的希望和信心在这里。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