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吃好普通学校也得吃饱
www.fjnet.cn 2013-03-13 15:56 邓海建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我国大多数县区的校际差异比发达国家还要大,相当一部分乡镇和农村学生成绩达标率不到40%。”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两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共鸣。校际差异拉大造成“名校独大”:动辄上万人的超级名校,好教师和好生源越来越多;周边的学校“失血严重”,越来越弱。(3月11日新华网) 对于中国当下的教育格局而言,谁都知道,教育均衡是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话题。就像不断拉大的基尼系数一样,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以2012年为例,“超级中学”的超能力有目共睹:譬如去年山东省有400余名高中生被保送,但济南外国语学校的保送生就超过200人,几乎占了全省近半数的保送名额;去年湖南保送至北大的学生47名,除一名学生外,其余全部来自长沙四大名校…… 名校一枝独秀,周边学校“失血严重”。这显然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教育支出占财政比重4%的口号喊了多年,及至2012年才得以实现,迟到了十几年,而这中间的“欠账”,主要被普通学校所均摊,因此,在大家喝粥的日子里,名校还滋润地过活;二是在传统教育政绩观的引导下,名校更容易出成绩,普通学校不被资源配置所待见自然是常态,升学率、录取率、就业率……“教育之乡”或“教育之市”,离开这些名校来撑场子,还有什么看点呢?三是市场选择中的马太效应,名校越来越强、积贫积弱的普通学校越来越弱,家长和学生自然不是傻子,“择优”的取向非常明显,于是出现“择校热”,而“择校”的成本又让名校愈发强大。 就像在每个奥特曼背后,必然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兽一样:一所“超级学校”站出来,无数普通学校倒下去。基础教育界的两个格局已成事实:城市勃兴,农村衰落;“重点”吃肉,“普通”喝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教育失衡带来的身份固化,已经成为不堪的事实与忧思。 超级学校本身无可厚非,教育均衡的意思也不是要人人一个模样。就像教育权益平等,不可能是每个孩子天赋与能力的平等一样,学校参差多态,也是自然之美。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常青藤联盟”一样的顶级名校,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让更多孩子享受不到基本合理的教育资源。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2]“名校独大”需调节“大手”抚平
- [ 03-12]“名校独大”呼唤更精细的教育投入
- [ 03-11]“地域公平”要考虑到名校录取率
- [ 12-18]不必对“非名校就业歧视”过于焦虑
- [ 12-14]谁让名校校长成为“玉皇大帝”?
- [ 11-22]名校“特大班”亟需松绑
- [ 10-16]名校集团化办学不能看上去很美
- [ 08-07]上名校“花8万拼同学”,错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