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职场黑名单”还是慎用为妙

www.fjnet.cn 2013-03-25 17:27  林坤 来源:武汉晚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武汉的一位人事部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武汉HR(人力资源管理)圈子当中有一份“职场黑名单”,用来提醒同行们招聘时重点留意。她表示,上这份“黑名单”的人很少,“如果当事人看到觉得有异议,可以在论坛上申诉,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3月24日《法制日报》)

这次采访的结果,就是这位人事经理的微博、博客留言里充满了对她的质疑:HR怎么有权利公布这个“黑名单”?难道不能给犯错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当然,也有支持的人。其实从实际效果上说,我相信“职场黑名单”是很多老板都想获得的资料,也是能令很多员工感到担心害怕、三思而后行的威慑力。但是,现实中的功用能否成为“黑名单”合理公开存在的理由呢?恐怕未必。

别的不说,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当是一项非常注重规范化操作的工作。一位人事经理把工作当中的事情拿到工作以外去传播,把职工的事当做八卦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很不专业的举动。人事主管公开谈论对员工的看法,与同事之间谈论彼此的看法,应该有着绝对的界限。因为这么做,既违背了职业操守,也在无形中损伤了员工的利益与声誉。有任何批评和建议,完全可以面谈,或者写进备忘录之类中,只提供给本公司其他部门或高层管理者参考。指名道姓或含沙射影地将个人相关信息公布在论坛上,和在公共场所粘贴“大字报”的性质基本无异。

的确,具有破坏性的员工谁也不想要,网上对具体行业具体个人评价也着实不少。但当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有权威的、可实施重大影响的位置来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慎用自己的话语权,慎用职业岗位赋予我们的权力。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