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医生有多难?
www.fjnet.cn 2013-04-02 17:40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现在在一些大城市,患者排了一个通宵的队拿到号,医生就诊几分钟就结束了,甚至与医生充分交流病情都是一种“奢望”。这固然与当前就诊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很大关系,更反映出了医学人文的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面对愈来愈烈的医患冲突,人们更多地是从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医患关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以及医院和医生被各种利益所裹挟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但问题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医药分开范围在不断扩大,各种检查费用和药品价格在不断下降,医患纠纷为何却并没有因此自然减少,有些时候还表现得很激烈呢? 现代医学鼻祖希波格拉底曾这样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他看来,良好的沟通、充分的交流是最佳的治疗。可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医生却离第一大法宝渐行渐远,在许多患者的眼里,医生没有人情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卫生部副部长和临床医学专家的黄洁夫,在谈及医患关系时反复告诫年轻一代医生:“要实事求是、坦荡地和患者交流,学会医患沟通的艺术,让病人了解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 医学的确不是完美的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相对疾病而言,医学更是一门滞后的科学。但正因如此,医学人文的完美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医学人文的完美,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医学本身的不完美。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或仁学,医学人文体现出的美德和价值,就每位医生而言,就是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属于每个人,且只有一次;就是要敬畏患者,因为他们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你。 医生的职业特性,载负和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必须始终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人情味。每位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哪怕只给病人多做一遍解释,只给患者多一些叙述交流,只给他们一个贴心的微笑。这种人情味,不仅应当内化成每位医生的自觉行为,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1]医生“人文情怀”体制土壤很重要
- [ 03-25]“救治弃婴”听医生还是听警察的?
- [ 03-15]回归公益医生何须含泪问部长
- [ 03-11]“仅10%患者信任医生”是记沉重警钟
- [ 03-11]0.23个医生如何保障1000个孩子健康
- [ 03-07]“提高情商意识”别忘了医生
- [ 03-07]医生都应补上“情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