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地名
www.fjnet.cn 2013-04-15 15:18 肖 畅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公示的4号线一期站名中,不少网友对“周家大湾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全国闻名的“楚河汉街”紧邻周家大湾,该站命名为“楚河汉街站”会更好。这一提议得到众多网友附议,地铁方也表达赞成。 更名的主张,当地居民也有支持理由。一受访居民称,这里原居民搬迁殆尽,而新居民对此没太多感情,相信改名的支持意见居多。周家大湾附近居民搬迁,当初是服务于楚河汉街、地铁建设等用地需要。搬迁是规模化的,新规划、建设则涉及一系列庞大工程,大拆大建之下,此地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崭新的气息就要喷薄而出。“周家大湾”所对应的地理事实,慢慢地都要消失了吧。 “周家大湾”的改名主张,体现地铁站名如何设置的问题。但作为对提议的反应,支持者众,反对声寥寥无几,或可说明“周家大湾”所附着的感情、记忆已经流失。一个旧的名称,与其所代表的落后面貌,先后都面临着拆迁。更多的人们,正需要以新地标记住此地,并重新定义此地、命名此地。武汉发展是迅速的,一些传统地名正让位于新地标,越来越多的地名少了乡里味儿,多了些现代气、商业气。 一些老汉口人到了武昌,往往摸不着东西南北。好听的说法是:武昌变化真大;哀怨一点的表达是:武昌变得我连路都认不得了。有时,连活地图的士司机也犯了难,我说到“新屋熊”,越来越多的师傅竟不知道在哪里,于是往往被迫改口为“光谷广场往前”。这里的一些地名已默然消逝,“光谷”辐射所及,很多地点、站点尽管仍然存在,却在认识上、记忆中模糊掉,融化到了大“光谷”共荣圈里。而所谓的“光谷”范围有多大,圈层有多广,每个人的界定都不同。有人心中的“光谷”可以延伸到与江夏接壤的地方,有人心中的“光谷”仅仅局限于光谷大转盘附近——从中又可见,“光谷”充满了新生色彩,而一种格局处于初兴、发展中状态,其边界往往是模糊的。 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有的地名并没让位于商业新气息,它们不仅沿用,而且对应繁华的现状,名称异常耀眼。譬如“大智路”,很多老汉口人视此为传统武汉中心,晚清时这里也是汉口商业发源地之一;如今的“大智路”,又成为武汉传统繁荣今不死的象征,且带着浓浓的汉味儿被人记忆乃至称颂。并不是说这里没有新发展,只是新发展内孕于传统格局,传统与现代在交融,可谓历史走进了当下。如果格局没有变,内在的生活气息没有变,名称的延续,象征着发展的延续、历史的延续,恐怕也就没那么容易被替换掉了。 名称的改变,有其规律,非人力所能挽回。而且,如果一些地名面临更改,甚至都无人为之争辩、质疑,表达捍卫名称的态度,倒真的说明这一名称在记忆里濒临死亡,而一个片区的过去与现在被重新断代,即如“周家大湾”。地区在裂变中重生,新格局替代了旧格局,新名称替换了旧名称,新的面貌得以展示,城市有了新的名片,城市的朝气与活力也多了一些。从过去走进现在,怜惜中充满了希望,感情上充满了矛盾。消逝的地名背后,有着一座“看不见的武汉”,它在我们的心理版图中。 □ 本报评论员 肖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