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中的“芝麻”与“西瓜”
www.fjnet.cn 2013-04-23 08:20 范正伟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问题的核心在于,谁在掌握着现实的定价权,谁真正在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五一”临近,景区门票再次成为关注话题。湖北318家景点门票降价,云南全省景点门票打八折,山东曲阜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与往年不同,今年假期,各地景区门票不再是“涨声”一片。 继博物馆免费开放、高速公路假日免费之后,一些地方的公共景区门票减免举措,是可贵的公益属性回归,其意义也将逐步显现。 一张湖南张家界的门票价格,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四川九寨沟的门票费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这些年来,门票价格之所以牵动国人神经,直接原因是一个“贵”字。 众人称“贵”的背后,其实有着朴素的正义观。不同于欢乐谷、迪斯尼等商业景区、人造景区,那些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共景区,是全体国民的共有财富,其精神价值远胜于物质利益。倘若仅仅因为门票价格,就将许多人挡在门外,不仅会带来新的文化鸿沟,也是典型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如果只从道德层面论证,问题往往难有根本解决。就景区门票收费而言,可以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公共景区的维护运营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不太现实,收取一些必要费用属于世界通例;二是在中央委托地方、地方委托机构的逐层代管模式下,如何避免“大众所有、小众管理”异化为“大众所有、小众得利”,这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双赢的选择并非没有。杭州西湖自2003年实行免费以来,当地旅游总收入增长了4倍,实现了各方受益、各方满意。值得深思的是,这一成功模式并未被普遍效仿。究其原因,并不是一些地方不会算账,而在于大账本里有小算盘,掌柜与伙计利益不一致,长期与短期收益不一致,芝麻和西瓜的权属不一致。 比如最近湖南凤凰的高价门票,直接受益的是当地政府和公司,间接损害的是商户和游客,长远损害的是当地旅游业。问题的核心在于,谁在掌握着现实的定价权,谁真正在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经济学有个术语,叫做“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自己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摆脱门票经济的“短视思维”,实现公共景区的公益功能,同样要克服这种“外部不经济性”,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对公共景区的所在地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克服景区利益政府化、政府利益私人化的倾向。景区所在地要算总账、算长远账,将景区变成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并建立关联产业的利益共享机制,从门票经济走向旅游经济、产业经济。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地方政府革新发展理念、摆脱惰政思维,从而打造旅游经济的升级版。 就公共景区的管理者而言,最基本的问题,是强化国家对公共景区的监管职能和制度供给水平。在欧美等一些旅游大国,公共景区门票价格政策均由文化部门及其下属的公共机构统一制定。改变“本地人听证、外地人埋单”的局面,需要有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同时,对那些为维护公共景区做出牺牲的地方,国家应给予合理补偿,以此呵护地方的公共文化责任意识,更好地实现公共景区的公共价值。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9]"背诗词免门票"能否打开人文景区的生路
- [ 03-29]景区“打包”售票之风当刹
- [ 03-27]阿房宫景区为何说拆就拆
- [ 03-22]“免票增益”给景区的启示
- [ 01-14]三大景区被亮黄牌的文化警示
- [ 01-14]“黄牌”景区整改切莫止于“摘牌”
- [ 01-14]联合国黄牌警告敲响景区重利轻教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