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需反思“异地高考”遇冷背后的真问题

www.fjnet.cn 2013-06-08 10:48  江德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3年是中国“异地高考”实施首年,将有20多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而据媒体调查,符合条件者仅一成报名“异地高考”。有关“异地高考”政策出台时间较晚、录取分数以及招录政策不一致等原因影响了“异地高考”报名人数。(据6月7日中国网)

在全国912万高考人数里面,仅有数千名考生参加“异地高考”,其所占比例可谓微乎其微,根本形成不了冲击力。然而,就是这数千名考生,迈出了“异地高考”的破冰之旅,虽然微小却弥足珍贵,非常值得公众期待,坚持将高考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完善“异地高考”制度,让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异地高考”遇冷的尴尬,与之前舆论热议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凸显该政策尚未完善,还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比如各地对异地考生的学籍、就读时间、居住条件、父母就业状况、社会保险等等,均提出了相应的限制性条件,且条件各不相同,缺乏全国统一标准。而且,“异地高考”需求量最大的北上广等地,教育资源丰富,人口流入集中,但对“异地高考”的限制最为严格,也是令公众最为不满的。

近年来,随着人口大量异地流动形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在原籍地就学,与原有的高考制度形成矛盾冲突,民众对于“异地高考”的需求非常强烈,呼吁放开“异地高考”门槛,让异地就读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平等的考试权利。但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教育部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非常迟缓,至今都没有拿出全国统一的标准方案,而是让各地自行其是,导致“异地高考”虽然大门敞开了,但是门槛仍然太高,离理想方案还有很大差距。

就拿今年的“异地高考”情况来看,仅有数千名考生报名参加,尚不够符合条件的十分之一,其余则因种种原因仍然回到原籍高考。可见,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不太接地气,限制性条件太多,在实际操作起来的时候,受到考生冷遇也在所难免。因此,需要吸取今年的操作经验,尽快完善相关制度,让更多异地就读的考生能够达到条件,积极报名参加“异地高考”。

“异地高考”的路还很长,并非一蹴而就的政策,其中最大的阻力就在地方政府。各地均有自己的小算盘,根据自身利益情况而出台政策,由此造成了制度条块化,将“异地高考”大棋局弄得七零八落。显然,要想真正落实“异地高考”政策,就需要打破地方利益壁垒,出台全国统一的“异地高考”制度,让学生在自由流动就学之际,不再受到高考限制的困扰。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