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责任终身制别成了“免责制”
www.fjnet.cn 2013-08-01 08:33 王 琳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执法过错终身追究”,这类表态最近在媒体见得不少。最新的例证来自河南省公安厅,一个名为《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及执法责任终身制规定》已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该“规定”,河南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部门及执法民警,对实施的各项公安执法工作终身负责。 这些规定看多了,其实挺别扭。现在如是规定,若算是“进步”,难不成以前的执法过错就不需要“终身究责”?有权必有责,权责须一致。这是基本的政治伦理。权力与责任的正比关系,是确保权力正当运行的基础。公安部门与公众的生活最贴近,因此被称为“看得见的政府”。毫无疑问,公安有权,但公安也有责,这都是事实。权力是法律为了公共管理的需要而不得不授予的一种“恶”。另一方面,为了遏制这种“恶”,法律又在规范权力上做了种种努力。与权力规范相伴随的,就是各色责任机制。 说起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公众最为关注的,还是法律责任。当下普遍存在的“有权而无责”或“权大而责小”,并不是法律刻意为之,而是各地对法律执行不力所结出的“恶果”。既然滥用权力、错用权力也没什么风险,为什么不随性一把呢!想想这些年冤假错案时被曝光,若要反思,执法人员的权责不一当是重要一环。假如问责制能把关在前,让权力能及时得到警醒并不得不收敛,又何来如此乱象! 到今天,司法机关公安部门纷纷在公共舆论平台上表态要加强究责,并不时推出一些新举措。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些表态不应该,而是更该提醒,有了“文本”还得有行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谈“究责”,那就先“究”一个出来看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瞧瞧!”倘若光有一纸制度,到头来还不是一句空话。本意是要强调“追责”,结果很可能又被异化为“无责”甚至“免责”。 “执法责任终身制”不能成为“免责制”。在公共舆论场上,个案的宣传效果远甚于枯燥的文本。取信于民的办法,就是公开究责个案,让民众实实在在地看到“权责一致”的实现,也让全体执法人员和司法官员看到“权责一致”并不是空头支票。在道德爬坡的时代,光从道德上要求执法者对权力敬畏,注定效果甚微。而有效的责任机制则能从制度上约束权力不被滥用。 一个提醒是,去年以来,河南、河北、浙江等地陆续曝光一些冤假错案。为冤案苦主平反昭雪,这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一步,尽管这一步走得也很艰难。但别忘了,昭雪并不是冤狱善后的终点。对责任主体依法究责,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一步。 王琳(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反垄断法实施5周年:执法更成熟 推动市场公平有序
- [ 07-31]河南将实施执法责任终身制:办错案终身被追责
- [ 07-30]城管执法遭中年女“封领” 为避嫌双手背身后
- [ 07-30]执法者施暴是“污染水源”
- [ 07-29]法制日报:执法者和父亲都欠练摊女童一个道歉
- [ 07-28]市民称让女儿“顶风练摊”欠妥 执法应更人性化
- [ 07-27]北京西城回应父女练摊遭执法者围殴 谴责炒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