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防止冤案需要“源头治理”

www.fjnet.cn 2013-08-13 08:42  舒天烈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面对个案,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司法者,都必须更加慎重,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这是思想家培根的名言。或许正是出于正本清源的考虑,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指导意见,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并就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执法司法个案引来的关注,可谓前所未有。“上访妈妈”唐慧的际遇,从始而让人唏嘘到终而更添疑惑;聂树斌案疑点重重,相关部门却始终未能给出明确信息……这些几成公共事件的案件,既彰显出公众对法治的关注,也影响着公众对法治的判断。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法律只是枯燥的条文,需要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才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尊严。法律是“静态的成品”,判例却是“动态的机制”。一个案件,有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公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甚至可以“情感带入”,因而有着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个案都是一部真实的电影,决定着公众从其中看到的究竟是公平正义,还是有法不彰。正如法谚所云,“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从政法委的指导意见看,无论是重申“询问全程录音录像”还是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提出明确要求,无论是切实保障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的权利还是严肃查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都是对法律程序的重申,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程序正义”的角度,保障个案的公平与公正。说到底,程序正义才是“看得见的正义”,才更能让人感受到执法和司法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从另一个方面看,无论在什么时代,冤假错案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在一些地方,公权力领域正面临“塔西佗陷阱”,冤假错案造成的危害无疑更大。更何况,还需面临社会舆论对“坏消息”的格外关注,有时候甚至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唐慧案如此,佘祥林案、张氏叔侄案同样如此。面对个案,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司法者,都必须更加慎重,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正因此,习近平才会屡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正因此,才会有政法委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只有通过一个个案件,才能让法治的种子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土壤,也才能让人们抬头就能看到法治信仰的星空。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