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治未病”的“健康成本学”

www.fjnet.cn 2013-08-29 17:24  魏  青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经过6年的实践和试点,目前 “治未病”服务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治未病”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下一步将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治未病”科室建设,选择50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选择100个地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配备设施设备,加强技术指导与人员培训,开展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提升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技日报》2013年8月29日)

通过广泛传播“治未病”的理念,提高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性,并着力打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支撑建设、中医预防保健队伍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政策保障建设等平台,这不仅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医健康文化的发扬光大,不仅是老百姓的疾病保健预防的福祉,也是降低医疗支出,让医改回归疾病预防的科学健康路径。

所谓“治未病”,顾名思义是“治疗未来可能产生的疾病”,也就是疾病预防。不管是市民还是政府卫生部门,从过去注重治疗疾病到现在注重疾病预防,这是一种健康观念的很大进步,对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是一个前瞻性的好举措,“治未病”值得憧憬。

从古至今,中医历来提倡的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人,不是等到病已经形成了,可以确诊了,才去治疗,而是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不是等到动乱或者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采取治理或者镇压手段,而是在动乱或者战乱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权威调查显示,75%的人群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公务员、老师、白领等,都是亚健康多发人群。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治未病”而成。

曾几何时,我们过分地强调了“治病救人”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多建设医院才是社会医疗福利的保障,把预防医学忽略了,用全力抢救病入膏肓的病人代替了医疗上的防微杜渐意识,结果是“亡羊”也未“补牢”,得不偿失。大量的医疗资源无端地浪费在救助生命的末端,形成了事实上的伪医疗关怀弊端,岂不知“预防救人”比“治病救人”更具医疗科学内涵,更符合医疗伦理,更符合呵护生命的要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中心和医院吃上了“皇粮”,这为"治未病"奠定了医疗资金保障的基础,从预防疾病到健康教育,从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再到心理咨询,从健康知识普及再到慢性病的康复等等,社区医院的医生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强调社区医院对老百姓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预防,让一名全科医师、一名防保医师、一名护士组成一个团队,划片深入到居民家庭,成为“健康管理师”。

要让未来的“治未病”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全民健康普查十分重要。北京市通过目前已遍布全市街乡的数千家社区卫生机构,对全市所有户籍居民和在京生活半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状况普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全民健康状况普查覆盖范围越普遍,建立健康档案的样本越大,“治未病”的区域触角越广泛,就越能够起到“治未病”的改善疾病预防工作现状的作用。

英国的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使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减少了许多,也就相当于中国现在正在开展的中医“治未病”网络,这种预防医疗体制提高了全英国整体医疗的实际效率。这对中国的疾病预防也是一种参考和启迪。

世界名人巴菲特说:“投资在自己身上是回报最高的事”,投资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健康二字,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身体健康才是身内之物,没有钱不行,但是钱多了也坏健康大事,饮食和生活方式太舒坦,亚健康就找上门来了,一位医生就感叹地说,我原来以为治病救人很伟大,后来我才发现治未病才真正伟大,你能治完所有的病吗?但预防疾病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才能救得了天下所有的人,所以我把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关于亚健康这个课题上来。

《黄帝内经》还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要采取治疗措施,而下工,就是比较差的医生,是在疾病已经形成、生命已经衰败的时候,才去采取治疗手段,这也是小病早治的意思;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也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中国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应该注重预防、注重改善医疗环境因素,这样投入少而见效明显,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和保护环境是根本。多年来,医疗改革总是在治标不治本的怪像下踯躅不前,虽然医院越来越多,医疗科技越来越发达,医疗设施和环境越来越好,不仅政府不满意,老百姓也不满意,医改大有越改革越乱的倾向,从重视治病到重视预防,健康找到了成本方向,医改找到了技术的症结。

“治未病”,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医疗改革的最终出路在于“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病救人”,与其把巨额的医疗资金放在重病大病的抢救上甚至临终关怀上,还不如将巨大的医疗资源和资金前移到“预防为主”的科学医疗上,让弱病小病者得到预防医学的提前关爱。预防重于抢救,在我们的医疗改革进入迷途的今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感受医疗改革和疾病的双重疼痛,我们应该迫切意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别等到了病入膏肓,我们才想起“预防为主”的好处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