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洞察中国的黄金时刻
www.fjnet.cn 2013-10-08 07:51 李泓冰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节庆长假的欢喜与忧愁,我们一起度过。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个国民,都无法置身事外。 这个国庆“黄金周”颇不平静。雾霾笼罩华北,台风奔袭东南,还有塞车拥堵的体验,让不少国人有些遗憾。而这七天,亦是洞察社会万象、洞穿世道人心、洞见行进中国的黄金时刻。 国庆日,天安门广场11万观看升旗的游客留下5吨垃圾,让不少人在社交网络过足了数学瘾和辩论瘾,人均垃圾究竟多少? 8年前的五一黄金周之后,本报曾刊发“人民时评”,议及天安门广场日产19吨垃圾之耻,反思“国民素质的残缺、道德教育的失效和执法能力的孱弱”。与之相比,而今垃圾吨位明显减少,且11万人连夜有序排队等看升旗,亦让人动容。但是,人均不到一两的垃圾,倘能随身带走,丢进垃圾桶,岂不更让因扶老携幼唱国歌、升国旗而澎湃的爱国激情,化为举手之劳维护广场清洁? 用30余年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中国,有一个软肋,一触即痛——国人文明素质。在黄金周里,这疼痛更加明显。在旅游消费进入大众化阶段,国人还将“随便”的不良举止带到境外,景区乱刻字、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过马路闯红灯……有损国人形象。 从上到下,中国正向旅游不文明问题宣战。然而,在《旅游法》实施之初的这个长假,不文明现象仍此起彼伏,让我们痛切意识到,文明之旅任重道远。这个过程,只能靠坚持不懈的国民教育完成。梁启超称“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鲁迅先生为国民性改造呕心沥血……欠账良多的国民教育,需要继续负重前行。 深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黄金周的各种现实问题与矛盾盘根错节、纠缠不清。 九寨沟发生大量游客滞留事件,拥堵现象在各大景点均有发生。一方面集中放假,并用下调景点门票和免收高速过路费等措施来吸引游客出行,各地再现“门票经济”的打鸡血式热情;另一方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缺乏应对和疏导预案,公共服务的不周,基础设施的日常需要性建设与假日人流狂喷不相适应的矛盾,使不少游客失去了假日出游的愉悦,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仅仅指责游客“不文明”,显然是一种推卸责任的片面判断。 更令人发指的,是迪庆一些执法人员的粗暴一吼,“滚蛋,永远别来香格里拉!”这一8月份发生的事件,在这个黄金周报道后,引起人们的共同吐槽。旅游乱象的背后,是管理的粗陋、监督的缺失、不良作风的泛滥、逐利逻辑的骄狂。在黄金周这个特殊时刻,这些问题更为集中地爆发出来,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与反思。 精神文明需要物质文明的支撑,更要有民主监督、科学管理、人性化操作的制度性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斩断急功近利的粗放式发展思路,才能彻底改善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失序、失范与失德现状。管中窥豹,这何尝不是改革深水区面临的艰难挑战? 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北京长城的人头攒动、杭州断桥的水泄不通、高速公路的拥堵不堪,足以让这个地球任何地方的管理者头疼不已。然而,故宫尚安全,长城未失守,断桥亦无恙,外滩也如常。特别是,上海交警发明了“开关式过马路”维护秩序,武汉黄鹤楼新设“电子涂鸦墙”,为“到此一游”式情感抒发提供高新技术的倾泻之地。这让我们看到,以管理、执法的创新冲刷不文明污垢,其空间相当大。 节庆长假的欢喜与忧愁,我们一起经历。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个国民,都无法置身事外。上班第一天,且让我们咀嚼这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每个人、每个细节的点滴改善,都意味着更好的未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08]算算黄金周出游的性价比:多花费一半却难享高品质
- [ 10-08]《旅游法》实施后的首个黄金周 散客旅游渐成主体
- [ 10-08]天安门黄金周垃圾同比增一成 市属公园迎370万人次
- [ 10-08]黄金周的问题不能都怪“长假”
- [ 10-08]国庆黄金周新闻图片回顾(2013.10.1-10.7)
- [ 10-08]《旅游法》实施首个黄金周: 访湘自助游成"主流"
- [ 10-08]黄金周1400余万人次游贵州 黄果树仍是大热门
- [ 10-08]33万海内外游客国庆黄金周山西五台山拈香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