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考试机器”的前途令人担忧

www.fjnet.cn 2013-10-08 09:30  马长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也夫在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他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南方都市报》10月7日)

作为教师,我完全赞同郑教授的说法。多年来不断有人呼吁中小学教育不要搞“题海战术”,不要把孩子们当作“考试机器”。前些天教育部出台的小学生减负规定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及要减少小学的考试次数。

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是没完没了地写教辅,就是一场接一场地考试。曾有记者调查,据称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超过1000场。什么单元测试、月考、段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抽考、模拟考,等等,可怜的孩子们究竟有几天不考试?

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把孩子们推进“题海”里挣扎,把学习这种智力活动简化为机械的体力劳动,把思维活动退化为机械记忆,把人的大脑当作一个电脑硬盘,惟一的目的就是记住各种“答案”,学会考试。很多学生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这种大脑硬盘化训练。仅从考试频繁程度来看,中小学教育价值就严重打折了,学习内容不断重复,足以说明孩子们在从事无效劳动浪费光阴。还扯什么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奢谈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极度缺乏思想之氧的深深题海造就了太多灵魂“厌氧”的人。这样的学生到大学恐怕也未必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思考,大概依然把顺着所谓的“解题思路”找到答案当作思考,很可能搞不清楚“自己的想法”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没有思想的“思考”。很多学生高考结束还不清楚自己兴趣何在还没想好该报考什么专业,分数决定兴趣,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选择。我国很多研究生也都是通过填写答卷考上的,可不计其数的研究生研究出了多少有价值的货色?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并未从事与自己“研究”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恐怕不能简单归咎于就业市场开发不足,一些研究生当初报考的时候要么是哪个专业就业形势好报考哪个专业,要么就是冲着哪个专业容易考上就报哪个专业,就是为了混文凭。也可以说正是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培养了社会功利化的意识,社会功利化又反过来强化了教育的功利化,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功利化追求相生相伴相辅相成形影不离乃至密切融合。

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当你把一张张试卷塞到孩子们手里的时候,到底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考试卷”,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吗?以这样的基础教育能给大学输送怎样的学生?被“题海”苦水浸泡太久的人能够拥有完全的健康的人格吗?

假如12年里,每个学生都有这么多时间不在考场而在体育场,还会有那么多的学生累趴在跑道上吗?每个学生把这些时间用来读“课外书”,国民阅读率还会低得令人羞愧吗?哪怕是把这些时间给睡眠不足的孩子们补补觉,让他们做个好梦不也值得?哪怕是让孩子们的脑袋有这么多时间胡思乱想,谁还会为孩子们缺乏想象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无奈长叹?

很多人总是劝导孩子们不要虚掷光阴,却又堂而皇之地以知识的名义,一次次地考试一堆堆地加码作业,剥夺了孩子们更多的时光。孩子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孩子们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想象,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活,失去了未来,还会感到几分的幸福?

考试成了吞噬光阴的黑洞,这样的教育现实,未免太残酷了一些。孩子们沉没于“题海”,生命变得如此无趣。一张张试卷一摞摞作业堆起了一堵堵高墙,遮挡了孩子们的视线,也阻挡了他们的前途。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局面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