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不能仅以“预警”交差
www.fjnet.cn 2013-10-11 08:07 姜琳 姜伟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一场早已预警的台风,还是让浙江宁波、温州、杭州等地遭受重创。特别是县级市余姚,竟有70%城区被淹,83万人受灾,包括孕妇在内的不少市民几天断水断粮。面对灾害,人们不禁要问:发布“X色预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现代气象科技虽然不能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已经为防灾减灾预留了时间。早在4日,中央气象台就发布了台风“菲特”“橙色预警”,5日又将其提升为最高等级的“红色预警”。但是直到7日台风登陆,并且已经形成严重内涝灾害,受灾地区还有许多员工依旧艰难涉水前往单位,许多家长还在发愁是否该送孩子上学。这说明,即便是“红色预警”,也没能全部发挥应有的作用。 预警的目的是防灾减灾,防患于未然。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预警之后的工作。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强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各地也制定了防汛防旱等应急预案。但细察其内容,一些预案大多停留在政府和相关行业内部,缺乏使全社会一呼百应的举措,将预警和防灾减灾上升到法律规定的地方几乎没有。这就意味着防灾减灾更多倚赖政府及相关单位的临时决策与工作,防灾效果取决于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一旦有关领导“判断失误”“估计不足”,预案便会沦为一纸空文。 在香港地区,一旦气象部门发布8号风球预告,所有企业自动停工直到预警结束。再如日本,如果气象部门发出的警报在7时之前解除,则一切照常;如果是7时以后解除,学校在两小时后开始上课。有了这样一些硬性规定和惯例,灾害来临时无须政府发号施令,百姓便知如何应对,减少无谓的灾害损失。 暴雨也好,台风也罢,各种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只要预防充分,就能减少损失。气象预警不能仅是一种提示,还应把预警和应对、处置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制度性建设,使政府工作向社会大众延伸、“落地”。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10-11]余姚 救灾物资
- [ 10-11]余姚书记否认抗灾迟钝 大水不退非人力可解决
- [ 10-10]与余姚市委书记面对面:余姚大水为何3天不退
- [ 10-10]航拍灾区 余姚加油!
- [ 10-10]宁波余姚6万升汽柴油罐泄漏 险情已经得到控制
- [ 10-10]浙江余姚"退潮"进行时 城市伤痕累累市民忙自救
- [ 10-10]淡定宝宝洗澡盆当船躺 余姚一男子携妻带子走出洪水
- [ 10-10]给转发救灾信息多留点空间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