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国产纪录片的春天来了吗?

2013-12-16 16:22  魏  青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明年,我国将实施更多扶持纪录片发展的举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仅将增加每年500万元的扶持基金,还要求所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温州日报》,2013年12月15日)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可是,在国内影视行业圈中,纪录片无疑是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种类,可视性、话题性、娱乐性远远比不上电视剧、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商业性更是难以与电视剧集相提并论。纪录片已经被人们忽视和淡忘得太久了。

纪录片不招待见的一个最生动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数年前曾经拍摄了一部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该片耗资1.3亿元,花了8年时间,采访近4000人才拍摄完成。但是,在投入市场时,电视台开价仅为1500元一集。据说,这还是看在崔永元的面子上,才开出的“人情价”,换作别人,每集最多只能卖到500元。这种品质纪录片,换来这样的市场行情,怎么不伤制作者和拍摄者的心?怎能实现纪录片的良性循环?又怎能让我国的纪录片发展壮大?

与纪录片相反,近几年,国产电视剧的售价倒是节节攀升,电视剧也越来越长。以76集的《甄嬛传》和38集的《辣妈正传》为例,前者出售给单家卫视的价格每集近100万元,后者更是创下每集500万元的天价纪录。与之相比,国产纪录片的价格长期在每分钟百元以下的低价徘徊,依然鲜有买家上门。

纪录片就好比一个未被发现的金矿,亟待艺术掘金。令人欣喜的是,一批精品纪录片正在改变纪录片的命运,也在改变纪录片的商业价值。《故宫》、《舌尖上的中国》、《丝路》、《丹顶鹤》、《园林》等纪录片,不仅受到了国内观众的一致好评和青睐,《故宫》还以26种语言销售到了126个国家;《舌尖上的中国》不仅销售到了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创下了4万美元一集的纪录。看来,纪录片并非永远是边缘化和不受待见的电视产品,也能够愉悦大众,获得不菲的身价。

纪录片的吸引力、生命力乃至魅力,就在于其真实的记录。越是真实,就越能体现纪录片的质量纹理。因此,对纪录片来说,内容是第一,技术是第二。这为芸芸草根提供了当纪录片制片和导演的机遇。普通人可以利用他的才华、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简陋的摄影器材,成为一位“真正”的纪录片导演,或为表现鲜为人知的生活状态,或为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态,为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引来关注、共鸣和思考。这种“新纪录片运动”必然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掀起类似于全民健身、全民抓拍、全民微博和全民微信的“业余影像时代”的狂欢。

2014年,各上星卫视频道每天须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这意味着,即使是保守估计,明年也将有6000消失的国产纪录片与观众见面。在歌唱类等综艺节目过度渲染的喧嚣之后,不少的观众已经望“娱”生畏,“听”歌生畏,迫切需要静下心来,欣赏流动的生态。喧嚣或许无法恒久,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安静的艺术,最能够产生力量。纪录片能够担当这样的角色,观众的需求,也为纪录片焕发青春提供了契机。

但是,现在我们说“中国纪录片的春天已经来了”,恐怕还为时尚早。纪录片的平台有了,播出时长有了,但如果各个台像播出热播电视剧一样,对纪录片也是你播我播大家播,那么,势必将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片子的收视率。这就要求电视台要加大投入,积极制作和征集原创性的纪录片,多在片子的质量上下功夫;多拍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片子。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处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同样在经历着传统文化的危机。我们迫切需要记录历史,记录中国,记录时代里跌宕起伏的人文命运。因此,就要求纪录片导演,将镜头和触角对准社会,对准生活,对准草根,对准情感,对准大众。如此,便能撬动起中国纪录片这个冷门的市场。

简而言之,要迎来国产纪录片的春天,不仅需要美食片和风光片,更需要融入深层次的文化元素,让充满正能量的影像集纳成为综艺节目的有益补充,让有文化内涵的流动光影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安静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