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春运即将到来,“火车票站票半价”再度发酵。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徐翔博士表示,当初推出站票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铁路有必要改变一下规则,站票半价的可操作空间较小,但是尝试打折完全可以做到,比如根据条线、运输成本及客源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折扣标准。
窄窄的火车票,承载着老百姓厚重的出行欲望。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站票既满足了公众的出行需求,也增加了铁路企业的收入,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为何引发老百姓的质疑?伴随着权利意识的增长,公众对交通服务的评价标准逐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对交通服务质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从经济学的成本——效用逻辑来看,坐票也好,站票也罢,铁路企业的成本都是一样的;然而,从消费者的乘车体验来说,站票和坐票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一点,在路途遥远的旅客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进一步加剧了相对剥夺感——交通服务质量不一样,火车票价格为何同一个标准? 更为关键的是,在坐票售罄的情况下,站票收入是额外收益。额外收益的多少,原本应该“看天吃饭”。只不过,在春运一票难求的格局下,站票收入却是“板上钉钉”的。站票价格和坐票价格没有差异,并不是铁路企业一视同仁地追求公平,而是从部门利益出发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毕竟,谁也不会嫌弃利益蛋糕太大、太厚。 早在2008年,铁道部曾针对公众提议的站票能否实行“站价”回应说,站票实行“站价”会使更多人挤向铁路,造成列车严重超员,危及行车安全。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说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回避,其潜台词就是通过抬高价格杠杆来限制市场需求,利用“倒逼”的手段,使得部分消费者放弃乘坐火车。 这样的“恶意揣测”,是对旅客消费需求的误读。春运时节,火车上人满为患,愿意“人挤人”的,大都是出自一种刚性需求;即使对站票的价格有些心疼,人们也不得不选择火车出行。究其原因,在目前的交通工具中,火车在性价比上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市场化手段,既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也尊重消费者权益,实行以交通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价格变动机制;这既是对公众利益诉求的回应,也是铁路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说到底,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铁路企业的每一个从业者。 杨朝清(湖北 研究生) |
相关阅读:
- [ 02-04]站票也分贵贱,不妥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