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正视发展进程中的“12306困境”

2014-01-27 09:30  易艳刚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要解决中国发展路上的种种问题,不怕有骂声,就怕捂着耳朵对骂声无动于衷

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吐槽春运在近些年也已成为春节前后热度最高的周期性话题。究其因在于,每个人都想买到一张票价合理且耗时不长的车票,但数亿人次的出行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最终结果必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只不过,那些买到理想车票的乘客只会暗中庆幸运气好,而少数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乘客,则很可能以吐槽和谩骂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这种没买到“高性价比”车票时的沮丧和失落,相信所有曾在春运期间为买票发愁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尤其遇到热门线路刚放票就被瞬间抢空的情况,更会激起一种恨不得把“12306”购票网站给灭了的愤怒。在这样的特殊情境中,讲再多“要理性看待”“要多些理解”都是枉然——对一个没买到理想车票的人来说,网络购票帮绝大多数人解决了买票难题又如何,没让我买到好票就活该挨骂。

从以前骂铁道部到现在骂“12306”,类似的声音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并不鲜见。它们的分贝如此之高,以至于在春运的问题上“讲道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险很高的选择。不过,只要有理有据,有些“道理”该讲还是得讲。

日前,新华社就用一组权威数据,回应了不少人关于“火车票去哪儿了”的疑问——以1月9日为例,“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访问总量为84亿次,平均每秒点击量24万次,这意味着买票时动作稍慢一点就错失“性价比最高”的车次完全是正常的;而当天共有879万张票被预定,但有43%的票被“抢”到了却最终没有支付,这与那些“一分钟就能刷到几千张票”的黄牛党有很大关系。

其实,如果那些吐槽春运的人能看看这些数据,并试着接受春运难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区域发展失衡、城镇化程度偏低等分析,他们对春运以及“12306”网站的态度可能会平和很多。进一步而言,如果大家能从近几年的春运变化中,体察到这个国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脉搏,春运舆论或许会比现在平衡得多。

春运这张考卷,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仍将铁路部门乃至全中国都要悉心应对的难题。实事求是地说,有关各方的“解题能力”,近些年其实已经有显著提升。从2007年废止春运票价上浮制度,到修建多条高铁增加运力、通过六次提速提高运能,再到2011年推出网络售票系统,绝大多数人的春运之路正变得越来越快、选择越来越多、买票与几年前相比越来越便捷,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挨骂,这种“12306困境”其实是很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无论是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养老改革还是环境治理,短期内都不可能找到立竿见影的对策,但改革和探索已经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出现了明显起色,却仍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众多批评和质疑——你没做某事时,人们觉得你应该做;你顺从民意做了之后,人们又觉得你应该做得更好。

这种批评会让一些部门感到委屈,却能促使它们加快改革进程,以便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像“12306”一样,将公众的吐槽和批评转化为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动力,才能成为推动中国加快发展转型的一股“正能量”。须知,要解决中国发展路上的种种问题,不怕有骂声,就怕捂着耳朵对骂声无动于衷。

当然,正视发展进程中的“12306困境”,除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多一些“问题意识”,也需要公众和媒体能够多几分“过程意识”。从大的趋势看,很多问题都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被各个击破,但这有一个过程。尤其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命题都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如果大家都能以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和进步,甚至群策群力地一起探索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许要比简单的情绪化宣泄更可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