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俄罗斯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在俄期间,习近平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专访,并就索契冬奥会、中俄关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 连日来,海内外媒体对习近平主席的此次专访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同时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各界不仅将专访放在外交的视角下,视之为一次成功的外事交往活动的一部分,实际上,从专访涉及的不同层面,以及外界就习近平作出回答的评述来看,其中透露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强烈关注。一问一答间,有对当下的现实中国的认同认可,更有对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重视,而不同侧面的解读里,不难发现,焦点和目光大多集中在后一个问题上。 针对各个方面的问题,习近平主席作出了耐心的答复。从冬奥会、两国关系到中国的发展,甚至领导人工作、个人爱好,虽然表面而言,都是对主持人提问的一一回复,但具体到细节处,可以看到对问题本身不同程度的延展。言语中,既有坦率的直面国家经济、政治、社会中的问题,也有对继续改革、不断前行的充分信心,说到个人生活的部分,不乏真诚的所感、所思、所想的流露。自信、真挚、坦然的一席回答,较强地展现出新一代中国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也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一风格,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元首个人的风范,自信、真挚、坦然,这些与当今中国高度吻合的精神、文化特质,也无形中渗透着已见雏形的国家风格。在某种意义上,各界媒体亦是从这一角度解读中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主席接受俄罗斯电视专访后不久,即有国内媒体对专访进行全文发布。也就是说,本次领导人专访内容不仅是全部对外公开,并且还是国内外几乎同一时间的公开传播。相对于以往的做法,鲜少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接受采访不公开或者择期选择性公开来说,这一变化同样传递出了积极、开放的信号。 尽管观察一个国家,只是从领导人言行这一面出发,未必能得出一个准确而全面的结论,但如果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小的窗口,也能从其中了解、发现一些问题。正因于此,分析、解读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成为了现代政治及舆论生态下的某种“惯例”。不过,由于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领导人的言论表达场合、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相较而言,西方选举演讲陈述观点、表明立场,直接、鲜明,国内领导人则更注重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以措辞的变化释放不同的信息。 观察习近平主席一年多来在不同场合上的发言,可以看到,一种统一的、明确的信号不断释出。所有的解读,不再围绕和局限于词与词的变化、剖析,更多时候,主张公开而确定,不躲闪问题,既是“习式”风格,也成为新的国家风格。这其中包含着国家领导人对这个国家发展建设的底气,在另一方面,也是昂扬发展的中国“给予”了领导人底气。 □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
相关阅读:
- [ 02-12]高清:伊莲娜助阵家乡冬奥会 C罗女友气质迷人
- [ 02-11]短道500米中国队小鬼当家 三新人替王濛扛大旗
- [ 02-11]索契冬奥会期间韩大量节目停播 《星星》照常
- [ 02-11]李子君领衔冬奥萌妹子 普京熊抱俄萝莉
- [ 02-11]短道男子1500米哈梅林夺冠 韩天宇银牌平历史
- [ 02-11]索契冬奥会期间韩大量节目停播 《星星》照常
- [ 02-10]俄媒评索契冬奥会15大美女运动员
- [ 02-10]多位中国名将冬奥会后挥别赛场 坚持比结局更重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