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发文,要求在京各高校设立奖励资金,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这已是北京市连续多年重复做同样的规定了。 与此同时,有关“逃离”北上广又“逃回”的话题,又引起舆论关注,据调查,一年乃至更早以前,或主动或被动“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家乡等二三线城市的事业挫折特别是“拼爹失败”后,被迫返回北上广。在一线城市工作过的人,虽然面临着高昂的房价,无处不在的户口歧视,但往往回到家乡后无法适应城市间的巨大落差。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还是大城市工作、生活的现实,似乎都倾向于做出离开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到中西部基层发展的判断,可为何政策落不了地,而年轻人总在逃离与逃回中纠结呢? 最根本的原因,或不在于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自身,而在于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基层单位,是否给年轻人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在各种宣传中,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基层单位,貌似有广阔的事业发展舞台,没有那么激烈的人才竞争,没有那么高的房价,可是,真等年轻人到这些地方,却发现与大城市相比,人才并不被重视,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未来更加迷茫。就连国家主导的多项服务基层的工程、计划,响应号召到中西部基层服务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同样的感觉。 很显然,要切实改变这种情况,关键在于二三线城市、基层单位,真正重视人才,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地方政府虽然一边感叹缺钱、缺人才,另一方面却不积极改善人才环境,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常搞人才政绩工程,推出各类人才计划,把资源向少数列入计划内的人才集中,这可以在一段时间吸引优秀人才,但从本质上说,行政主导的人才计划,阻碍了人才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普通年轻人,被人才计划边缘,不被重视;二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基层单位,由于权力缺乏监督,人才招聘、使用、晋升中,还存在“潜规则”,拼爹的情况比大城市更为严重,另外,就是年轻人选择创业,得到的不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可能是各种关卡。 针对二三线城市、基层单位的这些问题,转变政府管理、发展人才的传统思维,着力营造让人才能平等竞争的环境,才是上策。不然,不管政府部门怎样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单位就业,不论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有多大,年轻人还可能选择继续在城市“漂”着,这将严重阻碍我国各地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也局限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会让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日益复杂化。 熊丙奇(上海教师) |
相关阅读:
- [ 02-11]众人逃离北上广后又逃回:观念不合拍还要拼爹
- [ 02-08]打拼“北上广”不是唯一“成功学”
- [ 11-13]黑龙江省养老负担最重 “北上广”负担逐年下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