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能被问责的地方政府才会认真治污治霾

2014-02-27 08:46  赵查理 来源: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环保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1个城市为严重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前后将近一周时间,环保部督察组启动了12个地方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结果却令人忧虑,大量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生产,而且监测数据失真情况严重。(2月26日《经济参考报》)

可以说,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已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无论你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东部还是西部,甚至是在韩国、日本,雾霾都时刻影响着你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环保部的监测和督查用数据,证实了公众的感受。地方政府的治污口号喊得响亮,但落后的产能仍在生产中制造污染,这是个严峻的现实。

如今,政府有责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强对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整改等,扛起治污治霾的重任。可现实情况是,即便地方政府立下了“军令状”,还是对抹黑了天空、大地、江河的污染视而不见,多地排污检测设备形同虚设,数据完全由人工控制,与真实的排污情况是两码事。

在GDP和环保、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之间,政府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或者心存侥幸,或者犹豫徘徊,要鱼和熊掌得而兼之,结果只能维持污染的现状。既然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地方政府也不想背水一战,拿不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治污治霾。他们的犹豫继续加重了污染,后续的治理成本也将越来越高。

也就是说,依靠地方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治理方式,已经面临朱安诺尔难题——谁来监督这些监督别人的人?地方政府是这些违规工业企业的监督者,可是他们身后的监督聊胜于无或者鞭长莫及,这是他们不顾国家要求和公众诉求的原因所在。故此,要想在官民共识的基础上一丝不苟地治污治霾,让排污监测数据不存在一个小数点的误差,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法律建设监督政府,让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下课。

治污治霾需要动辄数十年的时间,只有通过监督对地方政府问责,才能更快地享受红花绿草碧水蓝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