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革进程“雾霾”重重,容易引发无谓的猜忌、指责、争吵,一些改革也可能迟滞不前,或走走停停。信息公开所带来的撬动力、与其他举措形成的合力,会大大提升改革的成功几率。 近来的几项改革举措不约而同提及公开透明于推进改革的效力问题。在深化改革进程中,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即如何清除改革进程不够公开透明这一“雾霾”,已成当务之急。 为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严惩以权花钱“赎身”,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三个一律”,即“拟提请减刑、假释的,一律提前予以公示;减刑、假释裁定书及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一律上网公开;对职务犯罪、金融类犯罪以及涉黑犯罪三类罪犯中因重大立功而提请减刑、假释的案件等,一律开庭审理”。意见指向明确,以公开透明的全程监管,逼退某些有权有钱、想通过贿赂监狱管理人员、伪造立功材料等手段,腾挪变幻,为自己“赎身”、逃避牢狱之苦者。之前,民间对以权花钱“赎身”、“捞人”现象多有不满,而更加公开透明的监管流程有望堵住这类人的“越狱”通道。 一项改革的推进往往要打组合拳,信息公开仅是招数之一,而它所带来的撬动力、与其他举措形成的合力,会大大提升改革的成功几率。就连各地官员极为头疼的信访,在两办刚刚印发的《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中,“健全公开透明的诉求表达和办理方式”,“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增强透明度”等要求,也在强化信息及管理的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正在被吸纳入更多的改革举措中。而既往经验告诉我们,这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趟过改革“深水区”的明智路径。 以公务员待遇高低争论为例,如果改革进程“雾霾”重重,容易引发无谓的猜忌、指责、争吵给社会增添诸多杂乱的不和谐声音。公务员待遇是高是低,这一话题近来密集出现在大小媒体,而不少争论“鸡同鸭讲”,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待遇差异不小,混在一起说,只能吵来吵去,吵不出个所以然。再加上公众对这一群体隐性福利的不满,还有公务员队伍当中“喝汤”者对“吃肉”者的不甘,叠加在一起,争论越发热闹。 而让人看到希望的,还是改革的公开透明,广州就带了个好头。《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要求,今后各部门决算草案按经济分类编报支出,细化至款级科目,公众可以通过部门决算查知各单位公务员工资、津贴、补助等,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公共开支也将一目了然。这样的举措如果推广开来,上述猜测与争吵应该会平息,公众也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关注其他国计民生大事。 最令人担心的是,因信息“雾霾”重重,一些改革迟滞不前,或走走停停。公车改革一直被公众寄予厚望,“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车”、公车“双18”限令、“挂公牌+GPS”等一道道“紧箍咒”,让公众看到了治理公车浪费、车轮腐败的希望。但是,个别地方车补标准的制定自说自话、公车拍卖暗箱操作,似有“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改革回潮迹象。 清除改革进程的“雾霾”,注定不会很轻松。中国社科院两部门联合发布的2014年《法治蓝皮书》显示,根据对55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估,去年一年不少部门及地方的信息公开做得并不好。来自学界的评估能否倒逼政府信息公开的提速,公众也在拭目以待。 改革要啃硬骨头。清除重重“雾霾”,畅通监督通道,调动公众的监督热情,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正向的能量与效力。 |
相关阅读:
- [ 02-27]信访改革的取向是“法治中国”
- [ 02-27]信息化助力中国改革
- [ 02-27]改革的力量之源在人民
- [ 02-27]信访改革重在“治未病”
- [ 02-27]自贸区放开外币利率管制倒逼改革提速
- [ 02-26]中国信访制度释放改革信号:着力“源头解决”
- [ 02-26]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新意见胎动 27省份已展开试点
- [ 02-26]上海自贸区金改细则密集落地 改革效应正在凸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