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京津冀一体化需有“舍”才有“得”

2014-04-08 10:09  刘立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期,从高层重视到地方规划,京津冀一体化成为中国社会热词,这个以首都为核心的经济圈也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经济改革新程的“一号工程”。京津冀的发展矛盾似乎已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问题缩影。如今,在问题倒逼与国家战略下,京津冀“抱团”破题再迎新契机。(3月5日,新华网)

前段时间,相关保定被确定为第二个副行政中心传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在辟谣与肯定的涟漪中,保定房价迎风而涨,更有阔绰的北京人来保定抢屯房产。近日,北京动批欲迁往河北永清的一个巷议,又引起永清国际服装城一片生意红火。可见,京津冀一体化之热都在利益上,其敏感性也折射出京津冀三地的收入差距。

二十年前,如果乘公共汽车从繁华的首都北京行至河北承德,穿越长城之界,不论是公路的样貌,还是路边的场景,都会让你恍若从欧洲穿越到了非洲。所谓环京津贫困带,承张两市做为北京北、西两扇大门感受最为深刻:承张两市资源丰富,面积加起来差不多相当于三个北京加天津,总人口却不到京津的四分之一,但两市却贫困集中连片,即使现在两市也有15个国家级贫困县,而且两市没有一个县级市。

环京津贫困带缘何产生?“虹吸”加政策“偏心眼”。为了服务京津国际大都市形象和保证京津的富足,政策“偏心眼”下,各类人才、三甲医院、重点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服务业……无不被京津强力“虹吸”。政策偏心眼在教育上最为显著,不但京津的孩子们拥有最好的学校和老师,一考定终身时,他们基本分不高也能在京津众多名校中考上一所,而河北的孩子们不但条件差、课程难,想考上北大清华那得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外加“祖坟冐白烟”的运气,而捆绑于京津户口上各种“偏心眼”政策,更不知让全国多少人才、教授羡慕嫉妒恨。

同时被“虹吸”的还有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地珍贵的淡水资源。按人均径流算,三市都是干旱缺水之地,但为了保证京津三千多万人和工业用水,三市可谓千方百计“节收省水”:稻田改旱地,旱地改草地,山地改林地,这些政策均是为了给京津防风、供水。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工业污染京津水源地,三地可谓以“看着别人吃肉流哈喇子说自己正减肥得吃青菜”的勇敢态度,牺牲了“工业文明”。对此,笔者曾和一位北京的朋友开玩笑——为了你们京津高级人儿呼吸着雾霾喝干净水儿解毒,我们承张沾光倒成了中国大地最后一块净土——穷得只剩下清澈河水、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了。

在雾霾、拥挤、交通住房压力等“城市病”的倒逼下,京津冀一体化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要想真正实现一体化下的共同崛起,就必须化“虹吸”为反哺,改“偏心眼”为同呼吸共命运。京津两地要把河北当亲兄弟和自家人,勇于放弃手里和心里的利益,正所谓“有舍才有得”。舍弃政策垄断与地方利益,才能缓解各种“城市病”压力,赢得未来更大发展空间。环京津贫困带地区,也需舍弃盲目眼前利益,以长远的眼光赢取京津信任,这才能得到发展契机。

总而言之,京津冀一体化统筹发展,最大的障碍是政策藩篱、环境危机与私心私利,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统筹发展,要以战略的眼光来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更要以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亲如一家人的信任,挚友般的包容态度,共同携手合作、取长补短,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做出好样板,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谐号”高速列车提供新动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