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余额宝等各种“宝宝们”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话题。 对于美国金融业来说,中国,这个曾亦步亦趋学习自己的“学生”,何时离经叛道,做起了“老师”不曾做、抑或不屑于做的互联网金融,而且还做得如此风生水起? “宝宝们”在中国异军突起,背景是中国金融监管逐步放松。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表明了政府对于中国式金融创新的重视。 那么,如何从国际眼光来看待这场逆袭?它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吗? 美国是金融和互联网都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的说法。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就互联网对金融的冲击来说,本质上是机器与人力资本的冲突,其结果取决于机器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代人力。 美国其实互联网技术发达,金融项目创新也踊跃,但中国“宝宝们”最大特点是将两个元素做了巧妙的结合,将机器替代人力的革命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中国平民百姓,第一次无需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的媒介,自行从事资金配置。 美国不缺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所有元素,一些领域甚至堪称鼻祖。我们看到,将客户的余额用于生利,上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就有这样的项目。而利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操作交易,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 但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没能成为独立的金融生态体系,因为美国各类实体的物理金融网点非常密集,覆盖广泛,普通百姓操作金融的便利程度很高,互联网金融暂时难以撼动这种基础性优势。 而中国不同。在中国,大量的人群没有被传统的金融所覆盖,物理网点也没有美国多。个人进行金融理财的成本也很高,一些银行的金融业务甚至周末不工作。 “宝宝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仅仅200多天,余额宝的规模就从0蹿升至4000多亿元人民币,用户数达6100万,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变成了行业翘楚。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不是万能药,但不应小看或过分刁难我们暂时仅有的这点革新。要知道,电商领域,由于需求基数大和中国开明的政府监管,阿里巴巴集团如今的年交易额,已是昔日美国“老师”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 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暂时难匹敌传统金融,但它们是对金融结构的调整起促进作用。倒逼中国金融改善服务。 如果中国的金融创新能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则中国模式的金融创新有可能改写西方发源的金融创新的历史:即突破现有金融模式的局限,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在中国可以良性互动,共生演化,而非美国模式的金融赚钱,社会买单! 因此,突破美国金融模式,这才是中国金融创新的使命。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只不过是撬动中国金融创新性发展的杠杆。 |
相关阅读:
- [ 04-08]互联网金融为何在中国这么火
- [ 04-02]互联网金融冲击存款形成倒逼效应
- [ 03-28]总理对待新兴业态思维启发互联网金融监管
- [ 03-24]互联网金融需要“园艺师”
- [ 03-20]给火爆的互联网金融降点温不是坏事
- [ 03-16]规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不能削足适履
- [ 02-18]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银行的奶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