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从“讲师抄到教授”的监管漏洞

2014-04-30 08:27  陈小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名大学教师,从教21年,10篇论文被指抄袭,其间职称从讲师晋升到了教授,并调入了另一所大学。近日,这则举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世友论文“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的网帖,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从默默无闻的小讲师,到桃李遍天下的教授,中途还调入了另外一所大学,他的行为居然从未被发现,想来此人真是够幸运的。不过,他个人的幸运背后,暴露的却是巨大的监管漏洞,是学生的巨大不幸。

看看那些被指抄袭的论文题目吧,《诚信与当前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与唯物辩证法相凝结的时代精神》《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几乎句句讲道德,篇篇讲诚信,可试问张教授本人,是否恪守职业道德,秉持诚信了呢?

抄观点、抄框架、抄导语、甚至连小标题都抄,有的文章至少九成的语句,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增加、删除或换用个别字词加工改造而成。我就比较好奇,如此拙劣的手法,他是如何在一次次的论文审查、职称晋级过程中蒙混过关的?

不过,更加荒诞的还在后面,21年中,张世友的论文不仅从未被举报,相反还一次次获奖。2005年8月,他参与的论文入选“重庆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月,他斩获第五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论文一等奖;12月,获重庆市涪陵区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造假者都获奖了,这让那些“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真学者情何以堪?这是否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的论文评审、职称评审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成分。

当然,人们可能还很好奇,他的论文是怎样发表的?编辑在发稿的时候难道发现不了吗?原因当然不是编辑发现不了,而是很多编辑部多年来靠的就是收钱发稿。特别是在研究生毕业、职称评定与论文绑定在一起后,许多正规杂志社、学报大搞版面交易,花钱发论文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因此,当重庆师大对张世友展开调查时,警方不妨也去调查一下给他刊发论文的杂志,想必也会有所收获。

被举报之后,记者采访张教授,他非但不道歉、不认错,相反,还将此事赖在别人头上,认为自己之所以被举报,可能是有些人“恶意打击”。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讲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师德都有了问题,还怎样教育学生。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专业精神、独立人格、精神情操的培养,因此,教授的道德、情操才显得格外重要。

多年来,王国维、陈寅恪、刘文典、等诸位教授,为何备受尊荣,不仅因为学问好,更因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气节与气质,当教授都寡廉鲜耻地大肆抄袭时,当师德都亏损成这样的时候,还指望学生能尊师重教,还指望后辈中大师频出,恐怕只能是白日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