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对树木、土地、动物的尊重发端于“万物有灵”的信仰,归结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尚。】 五百名奴隶各执一根六磅重的金杖开道,后面紧跟一百头矫健挺拔的骆驼,每峰驮三百磅黄金,八千随从,浩浩荡荡。因为沿途的慷慨施舍,所到之地金价暴跌…… 这是八百年前马里皇帝的一次出行。繁盛的帝国只是当年非洲巨大财富的缩影。和中国一样,非洲也曾站在世界的前列。 今天,复兴之路上中非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同行。它们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相似的挑战,宣示要在文化和发展经验上交流互鉴。 非洲人说,他们要向中国学习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习中国人的勤奋务实、“高速奔跑”。 而我们能向非洲学什么? 非洲人尊重自然,深信人与环境的和谐、平衡是世界的真意。他们对树木、土地、动物的尊重发端于“万物有灵”的信仰,归结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尚。 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坦桑尼亚,你会发现许多穷人,饿着肚子也不愿吃犀牛、斑马这些“丛林肉”。这不仅是因为法律禁止,更是因为“违背道德”。在肯尼亚街头,矮树上的鸟窝伸手可及,但没有人去惊扰巢中的雏鸟。 许多欧美游客来非洲的理由是:在这里,人能重新学会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那是一种久违了的愉悦。 非洲社会的传统家庭观念依旧浓重,强调个人要融入集体的大家庭。这正是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中国在逐渐丢失的,我们的家庭观念正在被个人主义与物质主义吞噬。 目前,中国人似乎更关心非洲黄花梨木料的价格和南非钻石的升值空间。 而在非洲,人人都有一个“大家庭”。人们更在意的是建立在集体经验之上的“我们”而非个体的“我”。家人间的分享自古就是一种规范,家里人——往往可能是同一个村子里的所有人——都要在经济上互相帮助。 南非的“吾帮托”(Ubuntu)思想就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借由帮助他人、与他人互动才得以表现出来,因为个人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今天,几乎非洲所有地区都能找到“吾帮托”思想,只是名称不同。 非洲文明历史悠久,非洲的音乐、绘画、舞蹈、雕塑为世界艺术的多样性作出贡献,早已被西方视为至宝。毕加索正是受非洲木雕面具的影响,开创了“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之先河。 非洲命运多舛,饱受种族主义、部族主义荼毒,因此也更懂得民族和解与宗教宽容的重要性。今天,以部族、信仰为名的冲突仍不时在这片大陆肆虐,非洲人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 |
相关阅读:
- [ 05-05]李克强总理首访非洲传递何种信号
- [ 04-25]中国梦同非洲梦相通
- [ 01-20]美酒还是火药?日本拉拢非洲背后的“玄机”
- [ 08-16]狮子出门了,藏獒来替班?
- [ 07-19]哈佛的“最后一课”
- [ 07-01]奥巴马“黑色光环”在非洲褪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