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政府红包怎么派才合理?

2014-05-07 07:41  谭  敏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月5日,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启动,符合条件的62万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而且,三亚市长表示,今年全年每人将获得920元的补贴,除了此次发放的360元之外,年前已经下发200元,下半年还将发放360元。

三亚为何要给居民派发“红包”呢?据三亚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发放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居民收入增长比较慢,而三亚作为旅游城市,物价又比较高,居民生活受到一些影响。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一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物价向来是公众最关注的话题。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虽然增速放缓,但物价持续上涨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形势下,三亚拿出财政资金对居民生活进行真金白银的补贴,其发红包之举赢得点赞声和艳羡声一片就不难想象了。

钱虽不多,体现出的却是当地政府解民生之困,让全体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拳拳爱民之心。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不仅户籍居民有权享受这项福利,只要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4月间连续6个月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人员也包括在内。

最近几年,诸如新加坡、我国香港、澳门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曾经给民众发过“红包”。中国内地城市也并非没有发红包的先例,但多数城市只是向少数特定人群发放,比如特困户或是老人,像三亚这样,向全体居民普发红包的情况比较少见。政府有能力发红包,说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财政有盈余,这是好事。但是,钱怎么发才合理,才更符合公众期待,确实值得细细考量。

澳门特区政府从2008年开始向居民派红包,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红包也逐年增多。同样,香港特区政府2011年也曾向全体居民每人派发6000港元,却引起极大的争议,不得不中止派钱政策。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虽然特区政府有充裕的财政能力,但“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事实上,物价补贴的发放到底应该是全民雨水均沾,体现绝对的公平,还是应该雪中送炭,让更需要的人多受益,不仅是澳门、香港地区正在探索解决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惑中国内地许多城市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个地方的钱袋子日渐充裕,如何把这些取之于民的钱用好,当是对各地政府民生为本施政理念的极大考验。

说到红包怎么发才合理,无独有偶,今天关于“红包”还有一则新闻。5月4日,网友“广西草民”在国内某知名论坛发帖称,今年春节,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县委书记黄永跃拍板决定,给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了100多万元“红包”。目前上级纪委已介入调查此事。许多地方政府给民众发红包,难在怎么发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而如果网友举报属实,永福县官员给自己发红包显然不妥,因为根本无须考虑公众意见,发放数额居然更是参照易经算出来的。虽是一正一反两个典型,但红包背后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红包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分一厘皆来自于纳税人。公共财政支出,要花得有章可循,科学有度,理应征询民意,纳入财政预算,交由当地人大审议通过,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来支出。这样一来,政府红包究竟该派多少钱?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是全民发放更合理,还是向个别困难群体发放更好?除了直接发放现金,可不可以探索出减免税收等多种形式?可以更广泛地征求社会民意,再加上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公开,以及事后对红包发放效果的评估机制,才能确保红包发放最大限度反映民意、惠民利民,也才能保证“红包”不成为官员自肥的小金库。事实上,三亚的“红包”发放5年来,已从政府临时性补贴措施,发展成财政预算的制度性安排;而由县委书记一人说了算的财政支出,却有贪腐之嫌,正是这一道理的正反例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